第三百零五章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第三百零五章 人头马一开,好事自然来 (第1/3页)

    黄浦江畔、和平饭店。

    窗外随处可见的复古西洋建筑,早已褪去了曾经的纸醉金迷。

    客房内,二位远到而来的香江客人,正微笑的看着坐在对面的年轻人。

    面对少走了几十年弯路的江山同志,即便是号称香江四大才子的黄沾,也必须得每隔5分钟就愣上一会。

    “都知道宣传产品离不开广告,”

    当江山手中的烟冉冉升起时,陈佩丝和黄沾也陪点了一支:

    “真正成功的广告,必须叫人念念不忘、余音绕心,那才叫本事!”

    林燕妮抬手将一缕秀发别于耳后,默默瞥了眼黄沾。

    这小子说的不就是他自己嘛!

    他的那几支广告,早在香江出尽风头了。

    “但还有一种广告形式,不但能令群众念念不忘,还能将品牌印象刻在脑子里,”江山继续说道: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一听声音,就知道是谁出场了!所以我觉得,但凡是一个成功的品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它自己的bgm。”

    “bgm?”

    一脸问号的黄与林,相互看了看:“什么是bgm?”

    “所谓bgm,就是Back ground music的缩写,”江山科普道:“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背景音乐。”

    《天龙八部》里的乔峰、《黄飞鸿》里的黄飞鸿、《赌神》的周润发、《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碟中谍》的汤姆克鲁斯、《银河护卫队》里的星爵……

    这些自带bgm的人物,每每出场,节奏必响!

    “噢!”

    黄沾和林燕妮点了点头。

    没想到,内地知识青年的知识如此博杂。

    “不过,我更喜欢称呼它为广告曲,”江知识青年说道:

    “早在1880年时,意大利的著名旅游城市那不勒斯,斥巨资为自家的维苏威火山装了一部登山缆车。

    为了扩大影响,那不勒斯政府特邀知名音乐人编写了一支名为《登山缆车》的歌曲。

    全世界第一首广告曲,就这样诞生了。”

    见江山忽然不言语了,听得正来劲的黄沾赶紧问道:“后来呢,这歌后来怎么样了?”

    “这歌出现的时辰太早,当时连广播都没有,就更别提传播了,”江山继续往下说:

    “但好在那不勒斯是意大利的地盘,六年后,德-国的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来了……”

    当时他听了《登山缆车》后,误以为是当地的一民谣。

    回去后,就把这曲子揉进了自己的《意大利交响诗》。

    结果很快就被人给告了。

    就在施特劳斯支付了一笔版权费后,俄-罗斯的作曲家高沙科夫,也将这曲子加进了自己的《那不勒斯民谣》里。

    毫无疑问,他也给告了。

    说到这,江山忍不住在心里感叹。

    瞧瞧人家的版权意识,这可还是19世纪的事。

    黄沾听到这笑了:“这两场官司打下来,《登山缆车》想不出名都难了!”

    江山点头表示同意:“但那不勒斯城最感谢的人还得是帕瓦罗蒂,正因为这一位的四处开唱,才令《登山缆车》名扬海外。”

    江山的一席话,不但让林燕妮和黄沾意犹未尽,连带着陈佩丝都开了眼界。

    他一直有个问题:“江山,登山缆车是个什么东西?”

    “一种爬山的轨道交通工具,”19世纪的缆车朴实无华:“火车见过吧?”

    陈佩丝:“那谁没见过。”

    “差不多就那样,只不过登山缆车是建在山上的。”

    “噢,明白了。”

    “真不愧是意大利,”

    在江山拿烟的功夫,林燕妮为他擦亮了一根火柴:“那么早就有广告歌了。”

    “这歌出名之后,很多商家便意识到了这個商机,”

    江山呼出一口烟的同时,二郎腿也大剌剌的翘上了。

    见此,旁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