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这种鸟气谁爱受谁受

    第三百七十四章 这种鸟气谁爱受谁受 (第1/3页)

    由国民政府分别与米国和德国,联合创办的中航与央航,发展到1948年时已是两家拥有百架大型客机、运输机的航空公司。

    当三大战役发起后,感觉大势已去的老蒋决定将两航先迁至香江,再搬去湾湾。

    到了1949年5月,当华野解放了浦江后,老蒋赶紧下令让已经迁至香江的两航启动搬家预案。

    其实,两航的重要性,不光只有老蒋一边明白,大陆这边也早有意识。

    “于是,一直在关注其动向的周总理,”江山继续说道:

    “当即就命令克农同志启动策反任务,早有准备的克农同志很快就与两航的二位总经理联系上了。

    由于两航落地香江后,和当地的港英民航尿不到一个桶里。

    不但处处受其剥削,还几次放话逼他们搬出启德机场。”

    这一会的江山,越说越起劲:

    “这中航和央航原先有多受宠,外界可是出了名的,他们哪受过这种鸟气。

    于是,早就看港英政府不顺眼的两航,一接到国内同志的主动联系,马上就积极响应上了。

    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参加起义的飞行员们终于在1949年11月的一个早晨,驾驶着12架飞机一一升空。

    在摆脱了地面塔台的控制后,调转方向于当天中午分别降落在了燕京、天-津的机场。”

    当《人民日报》于11月10日刊登了“两航起义”的新闻后,全世界都被震惊了。

    “老蒋那边的情形就更别提了,”江山道:

    “更让他生气还在后面,之后也不知道两航回来的同志又往回发了什么样的消息。

    留在香江的两航职工,又秘密组织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起义行动。

    在之后的这些行动中,一共跑回了4000多位两航的职工与家属。”

    原本还想补充几句的王世襄,听到这彻底惊了:“这么多人?”

    “他们不仅人回来了,”江山:“还带回了大量的飞机零部件和维修器材。”

    这样的起义行动一直维持到1952年才结束。

    最后一统计,竟被他们运回了1500箱器材、和3600多桶汽油。

    把老蒋给心疼的呀,就差宣布两航原地解散了。

    “两航起义”的行动无疑是新中国民航事业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那样一个上天不行,下海更不行的年代,”

    在江山的叙说下,屋里的几位都有点上头了:

    “这样一场成功并持续多年成功的起义行动,绝对是献给新中国的一份厚礼。”

    江河一拍大腿:“干得漂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