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还银子

    第63章 还银子 (第1/3页)

    老太太让程五将她和初七放到绣庄门前,“我们娘们逛逛,让老六陪着就行,你去帮你哥哥们看摊子吧!”

    刚才进了县城,先到集上将东西放下,那时先还早着,就已经有不少人摆摊了。

    逛大集的人多不多暂且她不知道,但这摆摊的可真不少。

    虽说张二丫今天跟来帮忙,可她怕人不够,还是将儿子都撵了过去,“初七不是来过好几回嘛,我们又走不丢,不用人跟着。”

    老太太是不常来县里的,上一次还是几年前,“我们逛完了就去你姨母家,到时候再让老六去帮你们,你们晚上走的时候来接我就是。”

    老太太这次来,除了采购年货,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还银子。

    张老太太的银子,还有小芳的,本来小芳的银子是想给曲氏,让她帮着还的,但刚才她心里不舒服就没提这事。

    “今年冬天格外冷,本来想着给你几个叔叔们都做身新棉衣的,可谁想家里出了事,这棉衣也没做成。幸好你给家里找的这个营生啊,可以烤火不用太冻着,要不然这啥好人都抗不住。”

    老太太一边和初七说,一边看着斜对面不远的一间铺子,“这个铺子以前是咱家的,还是当初老太爷初来这边时,买下了几百亩地,几间铺子又盖下这些房子,可惜你爷奶没章程,没保下这铺子,哎!”

    如今铺子一个不剩,地也只剩下百亩……

    初七还是头一次听说家里曾经有这么多的资产,“那如今怎么只剩这些?”不会是她爹读书用了这么多吧?

    老太太就叹着气,“你太爷沾了赌,唉,老太爷就定了规矩,绝对不能沾赌,否则逐出家门。”

    还有句话她没说,这位太爷不仅沾了赌还沾了嫖字,因此家里还有个规矩就是不论贫富不准纳妾。

    初七有些好奇,正想再问已经到了绣庄门口,她就留下这些疑问准备晚上回去问个清楚。

    她抱着个小些的包袱,里面母亲绣好的图,程六则拎着一个包袱,里面是这些日子做好的三套衣裳。

    本来初七预想的是半年交出绣图就行,可一来她选的这副图对杨氏来说并不复杂,二来她想早些绣好换了银子,所以不顾她的反对,白天不停歇,晚上点了两盏油灯多绣了一个半时辰。

    这图寓意好,绣工又好,用的材料掌柜的也是给拿的好素缎,因此验货很快,三十两银子到手了。

    掌柜的还和她商量,“程太太可能在二月底前再绣这样的一副图?我这里有人还想要,价格和这次的一样。”

    到二月底还有近三个月的时间,比这次的时间还充裕,但初七已经不想让母亲再做这个,太费眼睛,腰也受不了。

    她露出为难的神色刚要开口,旁边看直了眼的老太太连连点头:“那当然行了,没问题。”

    初七无奈的瞅了她一眼,“掌柜的,这中间还有个新年,家里事多,你要不着急,能给三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接。如若不行就算了。”

    掌柜的就叹息着,“这家二月末就要远行,这绣品也是到时要送人的。”

    初七就摊摊手:“那就没办法了。”

    老太太急得直戳她,可她开口了她就不能再拆她的台,只好看着她去将那三套衣裙卖了。

    程初七这回又给四婶小姑和姐姐揽了个活,有几位小姐看中她们做的衣裳了,但又不想和旁人重了样子,就提出要定做,价钱可商量,求的就是个独一无二。

    算上这次一共卖了九套,三个人各三套,每套都是一个款式,连绣花都是一模一样,要不然也不会速度越来越快。

    程初七就答应下来,和掌柜的约好时间:“若想独一无二,那肯定要花心思;既花心思那肯定就费时间。她们若同意,午后来店里,我把以前画好的样子拿给她们看,若不成就算了,反正我们只做这个样子还省劲。”

    三套衣裳都没给平阳和边境小镇留出来呢,再多做几套同样的也照样卖得出去。

    掌柜的答应了,她就美滋滋的拿了银子挽了老太太的胳膊走了。

    老太太到了门口初七才想起问:“这绣庄也有棉花卖。”

    老太太往外一指:“买棉花去你大姑家铺子。”没得自家的生意不照顾去照顾别家生意的道理。

    几个儿子做生意,大姑娘去看过两回,还给送过两回饭呢。

    初七捏了捏银锭子,“奶奶,既然咱有钱了,就把大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