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差

    第一百五十九章 出差 (第1/3页)

    “呜呜呜!”

    “裤衩裤衩!!”

    “哕!哕!”

    耳边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黑漆漆的一片,火车进入进入了隧道,车厢内并未开灯。

    旁边坐着一个衣着体面的年轻妇人,但显然状态不好,胆汁都要吐尽了……

    李源有些无奈,他也没想到,在四合院待的好好地,没事看看书,去学校做做实验,回家逗逗儿子,要不和一大爷他们耍耍,多安逸。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居然会有出差的一天……

    前往东北黑省,大庆。

    大庆油田自五九年发现以来,国家如获至宝。

    一五时期,国家绝大部分石油都依靠进口,其中七成以上来自老毛子。

    这几年闹翻后,石油就成了卡脖子的难题。

    石油可是工业血液啊,没有这玩意儿,全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好不容易初步建立起来的那点工业基础,全都要报废。

    关键是没这玩意儿,飞机坦克都开不了,还不如烧火棍。

    这是要命的关卡!

    就在这个时候,大庆油田被发现了。

    相比于玉门油田和更远的克市油田,大庆油田的条件堪称得天独厚。

    早在1902年就修好了铁路,使得大庆拥有了新中国的第一列原油火车专列。

    而已探明的庞大油田潜力,更是让上上下下人心振奋,解决了心头大患。

    也许这就是国运所在,当初小日本在东北满世界探查油田,这里煤炭、木材那么丰富,按理说应该有丰富的石油才对。

    结果鬼子在东北挖了二十年,包括大庆,最后直到败走,也是连根毛都没找着。

    小日本要是当初发现了这座油田,整个世界战争史都会受到影响。

    之所以脑子发昏一样去干老美,不就是因为老美中断了他们的石油进口航线么?

    真要在东北提前搞出大庆油田,那就真了不得了。

    幸好没有。

    新中国成立后,李四光先生不信这个邪,带领队伍经过几年时间一系列的勘察后,最后还是选择在大庆挖。

    这是一个极其大胆的决定,刚开始的时候,不知有多少质疑声音。

    因为挖井是需要消耗大量资金的,甚至需要宝贵的外汇。

    要知道不仅小鬼子在这片土地上找过石油,美国石油公司的人也到这边来勘察过,最后的结论都是没油,中国是贫油国。

    结果就在小日本挖的油井的两公里之外,深度相差三百米,石油喷薄而出!

    这座油田在新中国时期被发现,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

    两年多来,十几万精兵强将涌向了大庆,国家集中力量,誓要打造好这一座大油田!

    但就跟平地起山防一样,建设之初什么都紧缺。

    即便两年多过去了,但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建设依旧艰难。

    除了各种器械、基建材料和粮草之外,现在最缺的就是医生。

    外地的工人、家眷很多,对黑省酷寒的气候很多并不适应,生病减员现象严重。

    为此,中枢要求京城各医院、各大单位附属医院,抽调精兵强将,前往大庆轮番支援。

    本来这个活怎么轮也不可能轮到李源头上,他现在还是半工半读的状态,可谁让赵叶红给赶上了……

    大庆自身拥有极其丰富的中药药材,根据这个情况,相关部门要求各医院至少安排一到两名身体条件较好的老资格中医随行。

    轧钢厂工人医院里,倒是有几个老中医,可一个个老的都快拄拐杖了。

    这要送过去,估计比病人还先嘎一步。

    唯一一个有资历有水平身体还不错的,就是赵叶红了。

    她还是中医科的主任。

    赵叶红倒是没有畏难心思,既然点到了她,她去就是。

    可李源却不放心这位姑奶奶,赵家原本也是中医世家,解放前赵叶红是地道的大家千金。

    别说做饭了,吃饭都由丫鬟端到跟前。

    平日里衣服也不怎么洗,除了钻研医术外,就是教儿女做功课。

    生活上的事,由孙达一手操办。

    对了,赵叶红还有洁癖……

    总之,实在不适合长途跋涉去外省出差。

    打李源五四年进城献方拜了这位老师后,不说钱财给了他多少已经记不得了,其他方方面面,赵叶红对他都不比对亲儿子差。

    更不要说还将赵家秘传的《甲乙针经》教给了他。

    将心比心,李源又怎么能让她去遭这份罪?

    他活的苟是苟了些,但不是没有担当。

    所以主动找了院长,请缨抢过了这个差事……

    赵叶红知道这事后,谈不上有多高兴,因为她知道这个弟子疼爱儿子疼爱的厉害,这次出差至少要三个月,过年都回不来,心里不定多舍不得呢。

    倒是孙达高兴坏了,特意做了桌好菜,拉着李源大喝了场。

    然后又拿出了不少全国粮票给李源,还不许不收。

    对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