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百岁华诞(万字更,求月票!)

    第四百六十七章 百岁华诞(万字更,求月票!) (第1/3页)

    四月的京城,杨絮纷飞,好似翩翩飞雪。

    大街小巷上播放的歌曲,并非华语天王周杰伦的音乐,而是,阿杜。

    大小胡同到处有叼毛在撕心裂肺的唱着“我应该在车底,不应该在车里”,啧。

    傍晚时分,朝内大街东四三条胡同口,国槐树下几个头发都白了的老人坐在马扎上,目光羡慕的看着不远处张灯结彩的老王府大门。

    大门前两个雄壮威武的石狮子也挂上了红绸,这两只狮子可是极出名的,因为这一对石狮子,相传比承天门前的石狮子还大……

    “那二爷啊,瞧见了么?人家九爷府里的老太太要过百岁大寿了!您当初是怎么说来着?泥腿子福薄压不住,必遭祸患?您瞧瞧,人家现在还福薄么?”

    一个老大爷笑呵呵的问另一名秃了脑瓜门牙还少了一颗的老头儿道。

    旁边几个老人纷纷笑了起来,一人唏嘘道:“百岁华诞哦,反正我这辈子不敢想,没那個福气。”

    另一个老头儿更有趣,道:“那二爷,上回你骂完人家福薄德浅,不配住你们满人的王府,结果当天晚上就摔掉了门牙,要不今儿您再言语两句,看看会不会有惊喜?”

    窝日你嫲嫲哟!

    李城闻言,缓缓笑道:“因为我和八叔的关系,所以有部分同志,对此是有些意见的。认为,有资本干预。不过嘛,我也想开了。做官和做事之间,先做事。有条件为什么不用呢?就为了我李城的清白履历?那这份履历我宁可不要。花五到十年功夫,建好齐鲁,我问心无愧,甚至余愿都可以了了。我也想明白了,豁出去干一场,到了点,就去兰国。八叔为了我们这些子侄,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几乎还没回报过什么。希望回报完谠和祖国后,再用余生之力,去报答八叔的抚育教化之恩。两全其美!”

    关键说话的人是谁很重要。

    落座后,李母的话不多,更喜欢看李源和几位大人物聊天。

    一屋子人笑,洪老也来了,笑道:“我刚才看了看,老大姐,您为我们谠养育了这么多精英人才,您教育的好啊。一代又一代,现在都走上了重要的岗位,也在踏踏实实的为谠,为祖国,为人民做着贡献,您老是居功至伟的!”

    一阵笑声后,洪老问李源道:“兰国的建设进度很快啊,水利、电力、公路、铁路……全面开花。老实说,很羡慕你。”

    再者,工厂等基建配套建设起来,只要建设在中国的土地上,对国家就是一种利好。

    几个人轮番夸赞,把李母都给夸不会了,只是绷不住的笑。

    翟老看向饭桌上两个“年轻人”,李坤和李城,他问李城道:“兰国的建设,对咱们来说是一项绝对不可多得的利好。那么庞大的资金投入,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齐鲁的工业体系,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全世界四十一个工业大类,齐鲁现在有二十八个,但肯定不会止步于二十八。而兰国的建设需求,将会极有利的推动齐鲁全品类的建设。”

    李江、李河等人也没这么近距离的接触过大佬,一个个也只是咧嘴陪着笑。

    李母谦虚道:“我没培养他,都是他自己读书摆活的。小时候也不爱学习,长大些后不愿进生产队干活挣工分,就开始念书,找秦老四的家,把他爹的医书拿出来看,背,自己进城认了个先生,还考上了中专。我们是庄稼人,啥也不懂,教不了他什么。”

    显然,李源就是适合开这种玩笑的人。

    李母笑的有些忐忑,道:“我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婆,怎么还把伱们惊动了?”

    李源乐呵道:“羡慕什么?”

    ……

    再看看车尾的那几个特殊的车牌,几个老人一时无言……

    外商的确攫取了绝大部分利润,但是,工人得利了,减免优惠期过后,衙门收的上税了。

    李源呵呵笑道:“隋老,您几位慢慢的夸,咱们边吃边夸。嘿,之前我还在愁,怎么让老太太过个不一样的百岁大寿。什么好东西之前都送过了,得嘞,今儿你们算是解了我的大难了。这牌面,今天稳了!”

    他还没有完全退下来,但精气神看起来似乎更好了些。

    你管这叫惊喜?

    那老头气的剩下几颗牙都快活动了,不过上回摔的的确邪门儿,大平地上也能摔跟头,他又信这些,所以没有再骂李家,而是掰扯起老黄历来:“你们就说,那是不是咱满人的王府吧?正儿八经雍正朝的老怡亲王府,后来怡亲王这一支被夺了爵,才转给了道光家的老九,成了咱老京城人口中的九王府。我说错了吗?这可是四九城里规制最齐全的老王府了,是一般人能住得起么?”

    看似没有太大的得利,实则是慢功夫出细活,会越来越好。

    “林大姐,在你百岁华诞之际,我们衷心的祝愿你福寿安康,吉祥如意。愿你的生活如松之茂,如鹤之寿,岁岁平安,年年吉祥。”

    隋老笑道:“这些都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李医生有一颗忠孝仁心,最质朴,也最纯洁的。你和李老支书教给他的,是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中国人。这一点,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也是十分钦佩的!”

    李源摇头笑道:“投机属性太重,有一次没二次的。大陆现在的做法,看似用笨办法走慢路,其实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哈哈哈!”

    早猜想到这家的富贵,但没想到,会富贵到这个地步……

    洪老道:“大陆这边也在搞大工程,西部大开发四大项目,前所未有。但是呢,我们属于借债开建,将来是要还的。兰国呢,也是‘借债’,从股市、汇市、期货市场上‘借’,但不用还。纳斯达克一战,赚的财富堪比我们全国上下辛辛苦苦干一年赚的外汇,怎么能让人不羡慕呢?”

    花花轿子人抬人,大佬们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机器,也喜欢听好听的话。

    发现这点后,隋老他们就更轻松随意了。

    隋老一如既往的开朗,握住李母的手,笑开怀道。

    隋老显然不喜欢听这样的话,看了眼坐在一边笑而不语的秦大雪,语重心长道:“这种思想是绝对要不得的。兰国虽然和大陆分属两国,但同文同种,连国民都是大陆迁过去的。说句不客气的话,是要比湾湾还要更亲的血缘兄弟之邦。从战略角度来看,两国互为犄角,生死共存。大陆发展起来,对兰国有好处。兰国发展起来,对大陆同样有好处。但根本来说,大陆如果发展壮大起来,对兰国更有利,也算报答你八叔的恩情了嘛。李医生,我这句话,不算偏颇吧?”

    翟老也到了,笑着接上道:“不说其他,单培养出一个李医生,老大姐就是国之功臣了。”

    隋老吃着菜夸赞道:“这个菜是李医生亲手做的吧?比国宴水平高多了!李医生就算不是医生,做个大厨,也是顶级大师傅。”

    李源笑道:“比较公允。”

    李源乐道:“那是,可以闷声发大财。”

    最开始说话的老头儿笑道:“人家都要过百岁华诞了,我儿子跟我说过有些这家人的情况,啧啧,满床笏啊,正省都出两个了,下面厅处级数不过来,阖四九城数一数,比得上他家的也没几个。人家住不得王府?”

    老头儿呵呵一笑,道:“人家敢住,就说明有敢住的底气。”

    洪老早下来五年,不在其位后,就没有再染发了,所以一头银发比较耀眼。

    说话间,就看到一排红旗轿车,缓缓的驶过胡同口,并未在正门口的小广场停车,也未走地下车库,而是从角门处的消防通道开了进去。

    那老头儿知道这位老伙计家里不是一般人,儿子在部委上班,他闻言迟疑道:“那就更不应该了,谁家干部,敢住这样的院子?”

    “欸~~”

    如果不是考虑他的个人武力,兰国连临近的爪哇、大马、菲律宾都应对不了。

    而在绝大多数人眼里,李源已经六十五岁了,还能保持巅峰期多久?

    在他衰退之前,或者老死之前,大陆如果能发展成强国,那对兰国绝对是有益无害。

    哪怕不考虑生死存亡的问题,大陆发展起来,十几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依旧对兰国有极大的利好。

    不说其他,单当下的旅游业,就因为北上广深几个先一步发展起来的城市游客火爆起来。

    还别怀疑,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部分人富起来的程度,超乎想象。

    更不用说,兰国现在还未正式发行自己的货币,仍在使用人民币和美元……

    语言、货币问题全不是问题,那里简直就是中国富人度假的天堂。

    听到李源的认同,隋老更高兴了,对李城、李坤道:“所以说,格局一定要打开呀。秦主任的执意离开,已经让我们非常心痛了。但是考虑到秦主任个人问题,她对我们谠,我们组织付出的已经太多太多了。三个孩子,都是很小就离开了身边,一心扑在工作上。再加上,考虑到兰国那边的确需要一个有经天纬地之才的人去坐镇……”

    秦大雪哈哈笑道:“过了过了,隋老,顶多是有些工作经验。”

    隋老笑道:“你也不用谦虚,不敢说空前绝后,但中国至少五十年内,不大可能出现第二个雷厉风行杀伐果决的秦雪同志了。如果你不走,主持全国的纪律工作,舍你其谁啊?你看看,你去兰国那边后,本来比较慌乱的草台班子,很快走向了正规化,整体而言,体制比较缜密,也符合兰国的实际情况。很难得的。”

    见隋老看向自己,李源笑呵呵的点头道:“是,给她记一功,加封贤德妃。”

    秦大雪没好气道:“总之就是不受宠的那种呗。”

    一屋子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娄晓娥道:“你得了吧,当了一辈子心尖尖,还不知足!”

    李源提醒两个老妇:“这是说这些话的场合吗?”

    秦大雪无所谓:“差不多都退了,也该食食人间烟火了。再说,我都不嫌丢人,你怕什么?”

    李源叹息道:“我也是时代的受害者啊。”

    “哈哈哈!”

    这下大家是真的笑了。

    隋老问李源道:“李医生,你认为,阿美利加在中东会停留多长时间?”

    李源笑道:“阿美利加现在以全球无敌之姿,强攻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