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4【陛下遇刺】

    0554【陛下遇刺】 (第1/3页)

    众人心照不宣的略过了这个话题。

    顾家家主皱眉道:“但一亩不给,似乎又有些不像话,陛下失了面子,难保不会报复。”

    “不错。”

    虞相武点点头,沉声道:“就按一万亩来算,咱们每家卖一万亩。如此,谢相有了交代,陛下有了面子,吾等损失也算的大,皆大欢喜。”

    魏圩问道:“若陛下继续逼迫,我等又该如何?”

    虞相武冷笑道:“真到了那一步,各家吩咐在朝为官之人,上书弹劾谢鼎,此外这南方,也该乱一乱了。”

    “虞兄说得对,该让陛下知晓,这南方,到底谁说了算!”

    众人纷纷附和。

    朝中与他们这些世家有关系的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再拉上其他南方系的官员,一起上书弹劾,即便谢鼎身为内阁首辅,也够他喝一壶的了。

    此番巡视,韩桢明显可以感觉到,南方宗族的力量比北方要强许多。

    想解决皇权不下乡,对其他朝代可能是件难事,但对韩桢而言,算不得甚么事儿。

    ……

    一条雕龙画凤的宝船,在数十艘战船的护卫下,缓缓行驶在河面上。

    这就是基本盘和补官制度的优越性。

    韩桢的基本盘是胥吏,而非士大夫和门阀。

    赵绿竹欣喜地数着青钱,口中反驳道:“怎地叫骗,打叶子牌也是你提及的,牌技不行,怨不得旁人。”

    但在大齐,则完全不同。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村落中,某人犯了事,村民的第一反应不是找里长或保甲报官,而是找村中大姓,年岁最长的人审判。

    甚么‘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甚么‘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这还仅仅是朝堂上的力量,在当地民间,他们的影响力更大。

    “奴又赢了,给钱给钱。”

    官员不愿下乡,胥吏又狡诈油滑,所以朝廷只能任命本村之中德高望重之辈为里长或保甲,代为管理。

    对于是否有人在这场斗争中死去,官府一无所知。

    在江南东路巡视了一圈的韩桢,终于乘船前往杭州。

    打个比方,其他朝代,士子寒窗苦读十数载,一朝高中,喜登龙门,你让他去村里当个里长或保甲,谁愿意?

    北方则不同,北方村落乃是多姓杂居,宗族的力量被极大削弱。

    煽动几场暴乱易如反掌。

    而这些所谓的德高望重之辈,往往是本地大族或大姓,只会助长宗族势力的发展。

    两人对视一眼,纷纷从对方看到了讥讽之色。

    而据江素衣说,两浙、福建的宗族比之江南更甚,甚至有一言而断生死的权利。

    因为即便考中编制,成为补官,也得从基层做起,所以让这些补官下乡,没有丝毫阻碍。

    江素衣把手中牌一扔,嘟起嘴道:“不顽了,一晚上都是我在输,一点体己钱都快被你们骗光了。”

    叶子牌的规则很简单,但比较考验技术,运气成分占比不是特别大。

    赵绿竹拍着小手,笑的极为开心。

    这股力量,主要体现在宗族在乡间的话语权,以及对族中子弟的约束力。

    明老二不动声色地瞥了眼史家家主,正巧对方也看向他。

    同样,两个村子因灌溉产生争执时,也是由两边德高望重的老人进行商议。

    当真是不知死活!

    ……

    宝船之上,灯火通明。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基本盘和制度不同。

    三楼主卧之中,韩桢盘腿坐在软榻上,正与江素衣三女打叶子牌。

    七月十三。

    若是商议不妥,那就开打。

    制度,则是补官晋升制度。

    狗皇帝侮辱谁呢?

    换个脾气犟的,指不定回去后就开始写诗了。

    夜幕下。

    正是这股力量,造成了皇权不下乡的局面。

    届时,韩桢只需发一条政令,下乡补官优先考虑晋升,跑到乡村任职的补官能挤破头。

    即便有人报了官,捕快前来调查时,整个村子的人也会包庇凶手。

    船上枯燥,只能顽些牌来打发时间。

    江素衣就是典型的又菜又爱顽,每个月内帑府发的月钱,大半都输在了顽叶子牌上,以至于时常找韩桢接济。

    莫看赵富金年纪小,但到底是帝姬,对皇宫规矩无比熟悉,将后宫打理的井井有条。

    而嫔妃们,并非可以无节制的花钱,每个月都有固定月钱,相当于官员的俸禄,赏赐另算。

    毕竟,嫔妃也是有品级的,算是一种另类的官员。

    根据《宋史食货志》,神宗时期,妃子的月俸禄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