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难倒主任们的病,个个都是甩锅高手

    第348章 难倒主任们的病,个个都是甩锅高手 (第1/3页)

    普通人不懂医学,更容易以讹传讹,直接把医生神化。

    正常情况下,病人骨折,拍个片子都需要十几二十分钟了。这还是病人配合度高,不需要排队的情况下。

    如果只是肩关节脱臼,没有其它异常情况,他几秒钟给病人治好还有可能。

    电动车很快就把李敬生载到了第二医院门口。

    “到了!”

    “谢谢啊!明天记得去诊所找我。”

    李敬生匆匆向急诊科跑去。

    医院最好找的两个地方就是急诊与挂号大厅。

    急诊一般情况下与挂号大厅是连着的,就在旁边。门前往往停着最少一辆救护车。

    李敬生冲进急诊大厅,扫了一眼分诊台,没看到华主任的身影。

    看向抢救室,门外围着一堆人。

    那里经常是这个状况,没什么好奇怪的。

    有些病人的家属多,平时为人可能也比较热心,出事后,亲戚朋友纷纷赶到医院看望,提供帮助。

    也有的病人,可能孤身一人在这座大城市打拼,送医院抢救时连个签字的人都找不到。

    现在还是早上七点二十左右,急诊这边不算很忙。

    只能看到稀稀落落的少数病人在看病。

    一般都是夜间急症。

    比如肚子疼、喝醉酒闹事打架然后受伤了、又或者个别夫妻追求刺激,用一些奇葩的玩法出问题了,哮喘病人也偶尔有一些,还有就是孩子半夜发高烧,这个最为常见。

    总之急诊的零点到早上八点这段时间,相对比较清闲。

    “李医生,这么早过来是参加会诊的吧?”

    “对!我们骨外科的华主任通知我过来会诊,说是有一个男孩摔伤导致昏迷、骨折。”

    “主任们都在会诊室呐!你直接进去就可以了,病情好像蛮复杂的。”

    急诊的值班医生指了指会诊室方向。

    “好的,谢啦!”

    李敬生快步向会诊室走去,就在抢救室斜对面的第三间。

    据说最开始把会诊室设在抢救室对面第一间,但是在会诊过程中,家属经常闯进来打乱医生的讨论与会诊。后面就改到了最里面那间。

    关心则乱。

    家属担心病人的安危,着急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

    门是虚掩着的。

    能听到里面传出医生们的讨论声。

    就连护士也在积极发言。

    李敬生没有敲门,因为这种情况下敲门会打扰到正在进行的病情讨论。推门进去后,他一眼就看到了华主任。

    还有急诊科的科主任、两位主任医师全来了。

    另外,神经内科的罗主任也来了。

    这些主任平时几乎不可能值夜班,用华主任的一句话,主任医师的年纪普遍偏大,精力和体力大不如前,值夜班这件事只能辛苦年轻小伙子小姑娘们。

    事实上,实习医生与规培医生是值夜班的主力军。

    大一点的科室会留个主治镇守着。

    小点的科室很多时候都是留个资历深一点的住院医师坐镇。

    晚上一般不出现突发情况,基本不用主治医师出马。

    李敬生看到这么多医院大佬齐齐出现,顿时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

    主任医师们坐在这里讨论,显然来了已经有一段时间。

    从家里赶过来,离得近也得十几二十分钟吧?

    那岂不是说,他们六点多的时候就已经赶往医院?普通病人,哪怕伤势很重也难以让这么多主任医师同时出现。

    成年人都是无利不起早。

    只有一种可能,这个病人的身份不简单。

    准确的说,是这个摔伤的男孩父母不简单。多半不是普通人。

    “敬生,坐这边来!”

    华主任对着他招手。

    其他主任医师与护士只是淡淡的看了李敬生一眼,并没有太把他当回事。

    “华主任,那个病童现在怎么样了?”

    “在抢救室,人还是处于昏迷状态。这是病人的资料,你先看看。”

    华主任把患者的检查资料,问诊记录给李敬生看。

    小男孩只有八岁,在家中半夜起床上厕所,突然摔倒。家人听到响声,起床查看时人已经处于半昏迷状态了。

    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因为城南只有第二医院一家三级医院,几乎等同于垄断,男孩被急救车拉这里来了。

    入院检查记录显示,体温36.6度,正常。

    脉搏47次/分,这就有点吓人了。

    呼吸29次/分,接近正常。

    血压121/70mmhg。

    入院时的神志呈浅昏迷状态,身体表面皮肤没发现瘀痕与皮下出血。浅表淋巴结也没肿大,头部无明显裂伤和血肿。但是患者的右臂摔骨折了。

    然后患者存在心律不规则,心肺音诊断时能听到心尖部收缩期杂音。肺部呼吸音清晰,腹部柔软,肝脾部位没发现明显异常。

    对患者进行针刺测试时有痛觉反应。

    就是最常用的探扎刺患者的一些浅表部位,能看到明显的刺痛反应。

    还有就是患者的两侧瞳孔不等大。

    右侧瞳孔的直径要小于左侧,右侧瞳孔直径只有1.6mm,左侧却有2.7mm。光反射存在。

    同时还发现病童存在向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