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甘蔗剑圣

    第54章 甘蔗剑圣 (第1/3页)

    “这陈寿……还是真是骂人不吐脏字。”

    张飞服气了,并且也有点动心,难怪二哥要自己读书呢,自己水平确实差了挺多。

    “孙权以其都督传世,这曹丕竟以吃传世?甚至尤胜其文采?”

    张松不解,什么东西的重要性比得过文武之道?

    “子乔有所不知。”刘备说到这里也很羡慕:

    “就如刚才那后世之大学,后世有科学之经,可借水力,增田产,明晰万物,晓知天常。”

    “而科学手段……”刘备本想说说后世那惊人景象,但只觉得太过繁琐,于是一言定之:

    “尤胜仙人手段。”

    张松不解,但看到另一边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已经慎重的盯死光幕,不打算漏掉一字。

    【文艺青年曹丕留下了很多文赋,所以考据起来相对简单。

    比如《感物赋》中看到前庭种下的甘蔗,感叹其盛夏兴盛凛秋而衰,咱们人不也是一样吗?

    文写的很好,但讲道理那是因为甘蔗这种热带作物被冻死了……你要换在南方,它能给你长好几年不带停的。

    《典论》中自夸剑法,称与群臣边喝酒边吃甘蔗,兴致起来了邀战臣子,以甘蔗作剑比试剑法,三比零打爆了号称能空手入白刃的邓展,所以咱们现在还给他上了个“甘蔗剑圣”的雅号。

    而曹丕送孙权的石蜜也是来源于甘蔗,就是甘蔗熬煮暴晒之后的原始蔗糖块。

    由甘蔗制成的蔗糖可谓是工业时代的敲门砖,曹丕或许是历史上最早接触这块敲门砖的帝王。

    只可惜曹丕只研究文赋,从来没有研究过改进制糖法。

    糖有什么用?简单举例:

    二凤时有神医药王孙思邈,其所著的《千金方》就有两个方子当中将蔗糖引为主药。

    唐末时西南的商人去吐蕃做生意,会随身携带名为“碗儿糖”的粗制蔗糖来缓解高反。

    这点上倒是可以夸一下二凤,南北朝时代印度的蔗糖流入华夏,二凤登基后便派人去印度学习制糖手段,但印度人贼精,把二凤坑了。

    直到王玄策单人灭国之后,俘虏糖匠带回唐朝,贞观制糖业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百年后玄宗时鉴真东渡,带去的技术就有制糖法,小日子坐享其成。

    唐时的蔗糖基本都是红糖,明朝时还有了脱色程序,让红糖变为更加纯净的白糖。

    大名鼎鼎的《天工开物》甘嗜篇对制糖工艺进行了总结,稍有问题的就是脱色手段有了偏差。】

    天工开物!孔明强捺激动心情,急匆匆与庞统说了一声:“吾左汝右”,便埋头抄录。

    而在叙述脱色手段这里,光幕更是上图,只见左边“黄泥淋脱法”被打了个叉,右边有另一张简图标注了个“封泥法”。

    一起抄下来,孔明心中古井无波,只当自己是个无情的抄书机器。

    【嗜糖是刻在所有生物的基因里的。

    现代历史往前回溯,首先看到的就是工业革命,而它的萌芽就来自于奴隶贸易,要说奴隶贸易的起源就再简单不过:糖。

    只可惜握着甘蔗击剑的大魏文皇帝,定然无法想到,这东西不仅能用来展示剑法,还能用来扭转历史的进程。】

    “扭转历史进程……”刘备颤声,只觉得这短短几个字让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