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鬼子拜寿

    第208章 鬼子拜寿 (第1/3页)

    “这倭国,不知战。”

    李世勣已经大胆对这倭国做出了断言。

    从先秦起,汉家的武将们无不对情报十分重视。

    毕竟兵家孙子的名言但凡是领兵的无不知: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并且《始计篇》尾,孙子称这通篇兵法所为不过两件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用间篇》也同样有总结,“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因此但凡是汉家将领,无不对情报十分重视,毕竟这才是真正的“兵之要”。

    结果倭国反倒是盲目相信二手消息。

    “这倭国就不思量一下,高句丽和百济总不能如实告知,需倭国大军增援以抗唐吧?”

    李靖之前闭口不言,此时听李世勣阐述想了一下道:

    “这倭国困居岛国,又无强敌相争,且有海以作天堑阻隔。”

    “恐怕……不类我唐,多矣。”

    杜如晦若有所思,李靖的言犹未尽之意他倒是听懂了一些。

    就如南北有民风之异,中原与西域又难有类比。

    那这倭国起于海岛,其民习俗多半也与中国完全迥异。

    故而并不能以唐人汉儿的想法去推测倭国的想法。

    但一时间杜如晦反倒是对这倭国升起了浓厚兴趣。

    等这海岛上有唐之疆土时,他很想去看看。

    【当倭国正式参战的时候,在百济看来,朝鲜半岛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

    高句丽用自己的脸把唐军的手打的通红。

    咱百济复国军虽然打不进去泗沘城,但唐军也打不出来啊。

    只要坚持下去,胜利必将属于百济!

    于是从倭国留学回来的百济王子扶余丰璋再次发动了传统艺能:半场开香槟。

    他遣派使者去给刘仁轨炫耀说:

    我们盟友倭国的大军已经在路上了,识相的现在撤军本王还能敲锣打鼓相送,要是不识相继续顽抗,等倭国天兵到来,你们就等死吧!

    刘仁轨回应很得体,听完之后彬彬有礼的把使者送出城,说让我考虑考虑。

    但使者前脚刚走,刘仁轨后脚就点起大军,等到入夜之后便迫不及待发动了一场“卑鄙无耻”的偷袭。

    已经在提前庆祝胜利的百济复国军根本没想到这一出,当场大败,扶余丰璋一路逃窜了两百多里地头也不回。

    刘仁轨筹谋这个机会已经太久了,见此毫不犹豫领军推进,连战连捷,并一鼓作气攻下了百济复国军的军事重镇真岘城。

    真岘城之于百济和新罗,就像潼关之于长安和洛阳一样,刘仁轨重新占领了这里也就意味着和新罗重新搭上线了。

    孤军作战的窘境结束,唐军在刘仁轨的带领下正式开始转守为攻。

    奏报送到洛阳之后高宗开心的不行,于是当场就允了刘仁轨的请求。

    冷兵器时代,因为信息的传递有严重的滞后性,因此能打胜仗的将军往往都有超人一等的眼光,能够精准预判战局的走向,并提前做出布置,刘仁轨就是如此。

    在给高宗写奏折时唐军不过刚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