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13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第2/3页)

为何,朝廷都不能助长这种气焰。微臣建议,将其押解到长安,由大理寺审讯再行定夺。”

    皮肤黝黑,胡须头发已然花白的张九龄,双手拢袖对着李隆基行了一礼说道。

    “嗯,那江关之策如何?”

    李隆基平淡问道,心里似乎想着别的事情。

    “新年休沐之前,各地都要汇报这一年本地民情与收入。那时候,便可以将此策废除。如今很多人已经听从了郑叔清的安排,更换了漕船。若是中枢废除通关新法,只怕那些人亦是心中愤愤不平,难免生出事端。请圣人裁决。”

    张九龄亦是有条不紊的说道。

    他想得很清楚,这件事已经变成了烂账,如今群情激奋之下,做得越多越错。不如把郑叔清交出来平息争论。人亡政息,郑叔清不在夔州了,争议颇大的夔州江关新政,必然也无法维持。

    到时候,让时间把这一出闹剧冲淡即可,朝廷不必做多余的事情。

    “哥奴,你怎么说?”

    哥奴是李林甫的小名,从称呼上就看得出来,如今李林甫已经比张九龄要得李隆基的信任与亲近。

    “夔州江关之策,可以在运河河道推而广之,至于郑叔清如何,微臣无法评置,一切由圣人定夺。这是微臣整理的夔州江关新政,请圣人过目。”

    李林甫双手将奏疏交给高力士,李隆基让高力士假模假样的阅览了一番。实际上,他们早就知道夔州江关发生了什么,现在的一切都是在走过场。

    皇帝虽然富有四海,但可以直接使用的钱,却未必有外人想象那么多。

    前几年的时候,李隆基遇到大唐首富王氏兄弟,直言王氏的钱财比他还多,这并不是一句自谦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诉苦。

    国库的钱,要走户部的账目,不是李隆基想怎么用就能怎么用的。

    李隆基内库的钱,来自各地的进献的贡品,还有打仗上缴的战利品等等。很多东西并不是钱,不能直接使用,特别是其中不少东西还不好直接脱手变现。

    比如说王羲之的墨宝,贵不贵重?那肯定是无价之宝。

    但李隆基要是想卖,谁能买得起,谁又真的不怕死敢买?

    类似这样的东西,李隆基还有很多,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像是个抱着金饭碗要饭的乞丐。

    因此,夔州江关的那四十万贯,或许国库不看在眼里,但对于李隆基来说,就是他今年和明年的零花钱了!国家怎么怎么样,边关怎么怎么样,那又如何?

    国家富强了,也得让他这个皇帝感受得到才行啊!边关打了胜仗,他不一定能直观感受到,那股新鲜劲过了就没了,李隆基本人也不可能去边关巡视。

    但是手里要是有四十万贯钱,能够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的话,那日子可就滋润了啊!

    李隆基觉得,张九龄与满朝大臣喊打喊杀的要把郑叔清给办了,这不是给他这个皇帝添堵么?

    把郑叔清办了,谁来给自己捞钱?

    “力士,你以为夔州江关之策如何?”

    李隆基不动声色的暗示道,这是他习惯的套路,让高力士出来代替自己说话。事情成了是自己的,败了是高力士的。

    高力士会意,慢条斯理的说道:“时日尚短,难以判断。不如等明年上元节后再议。若是查办郑叔清,难免人亡政息,极为不妥。”

    张九龄和李林甫都知道是怎么回事,高力士本身没有什么意见,他的意见就是李隆基的意见!

    “既然如此,请圣人下诏书,平息朝野争论。”

    张九龄对着李隆基行礼说道,他其实不太在意这件事,在最近暗流涌动的长安城内,这是一件最不起眼的政务了。如今风暴渐渐在形成,不知道多久会变成狂风暴雨。

    张九龄整日忧心忡忡,完全没有精力顾得上夔州的“鸡毛蒜皮”。

    李隆基所宠爱的武惠妃,一直在酝酿废掉太子李瑛!而李隆基虽然极为宠爱武惠妃之子李琩,但确实暂时没有废太子的打算。

    武惠妃如此动作,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当初那个武媚娘,没错,武媚娘正是这位武惠妃的姑奶奶。太子李瑛也很惧怕武惠妃得手,武氏一贯的优良传统,不说也罢。唐代女子干政层出不穷,从武媚娘开始,后面又有韦氏,太平公主,真是把人神经都搞麻了。

    李隆基越是宠爱李琩,就让李瑛等人越是不满与惧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