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金融震撼了

    第253章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金融震撼了 (第3/3页)

东西算是商品,这个需要“报关”,只有报关了,有了“出口配额”,胡商才能把商品带出河西走廊。

    当然了,肯定有“小机灵鬼”携带大量西域货物,最后却不报关,也不走河西返回西域了!

    这一点方重勇觉得无所谓,他只当那些人为大唐建设添砖加瓦了。事实上也不可能有那么傻的西域商人。

    现在河西的情况,就是取消了关税商税,而官方的走私渠道又被破坏殆尽,处于群魔乱舞的时代。原来约定的规矩,已经没人遵守了,大家都希望河西节度使出来主持大局,恢复以前的“光荣岁月”!

    成为“自由港”的河西,因为贸易混乱无法为官府提供足够的财源,也引起了官府和边军大佬里面很多人的不满。所以河西节度使出面牵头,拨乱反正,就必须矫枉过正。

    现在收紧贸易政策,给河西的胡商们立规矩,正当其时。而方重勇所设想的这些政策,里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他想怎么玩都可以。

    这些花里胡哨的政策,并不是他心血来潮拍脑门想到的,而是在河西本地长期实践得到了经验,只是从前来不及去实施罢了。

    方重勇想起了当年在沙州刚刚当“甩手刺史”的时候,敦煌本地府衙其实就在实行“以绢换粮”的常平仓之策。官府将输送到沙州的绢帛统一使用,将府库内的绢帛换沙州百姓手中的粮秣。

    而将多余的绢帛,作为贷款,借贷给胡商,盘活本地商业,还账的时候,胡商必须以粮食还贷。

    此举可以有效控制本地粮价,防止胡商囤积居奇。

    一开始,这种政策也显得稀松平常,但慢慢的,情况就开始变得画风歪斜起来。

    后来方重勇在沙州通过长期观察经济流通后才发现,沙州府衙签订的贷款票据,在当地已经无形中成为了某种大宗交易“货币”,持有官府借贷契约的胡商,在私下交易的时候,另立契约进行交易。

    这跟官府借贷时的初衷大相径庭!

    变相成为了方重勇前世,人们耳熟能详的“以债为锚”!

    债券可以用来换粮,亦可以用来换丝绸,只需要到契约到期的时候,拿着债券的一方来沙州府衙里面还账就行了。

    沙州官府因为长久以来的正常放贷,保证了债券的信用。

    到后来,甚至某个胡商因为周转困难,便可以拿着快到期的短期债,在商业行会的担保下,付出一定财帛或者交易条件后,找人置换长期债。

    债券在某个范围有限的区域,取代了携带不便的绢帛与粮食,变相成为了一种货币。

    这其实离电报电话出现之前的近代银行体系,也就只差一步而已。

    当年方重勇本人就亲笔签署过不少大数额的债务契约,对民间的运作模式知之甚详。

    而那些欠债不还的人,最后在物理上消失了。茫茫沙漠之中,没有一个地方是绝对安全的,死个人埋个骨,太正常不过的事情。

    以债为锚的核心,就是用债务作为“质押品”去创造“货币”。而以债为锚的关键在于,这种债务关系是安全的,债券到期后可以正常兑换。

    它需要两件东西保驾护航,其一是强大的军队可以保证收账,物理消灭赖账的人;其二是强大的经济实力可以确保还账。

    恰好,天宝年间的大唐,这两样东西河西都有!凉州边军实力强大,就算没钱,也可以借大唐的势。

    事实上,玩这一套只需要“财富预期”,而并不需要真正的财富。

    跟银行挤兑原理一样,只要不是所有人一起来取款,那么银行总可以应付日常业务。只要大唐还有一天强势,那么这个游戏就可以接着玩下去。

    是时候给大唐人民来一点小小的金融震撼了。

    方重勇暗暗想道,他毫不犹豫在大纸上写下了“以债为锚”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至于这一招可以玩多久,他哪里顾得上那么多。

    人生短短数十年,要是不这么玩,只怕一个月都混不下去,剩下几十年咋办?

    甭管那么多,莽一把再说!

    方重勇决定这把先梭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