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第414章 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 (第1/3页)

    天宝十一年秋,就在基哥寿辰当天,这位已经花甲之年的大唐天子,颁布了一道新圣旨:全方位改组禁军!

    进一步缩减南衙禁军的编制和框架,使其彻底虚化,成为一个只保留象征意义军队,职能转向“征兵办”性质,已经不能参与军事行动的鸡肋。

    然后将北衙禁军众多华而不实的番号全部砍掉,改组为一个整体,分为两个部分。

    其中一个部分,被称为“殿前司”,下辖银枪孝节军,军指挥使方重勇。

    以及新组建的黑云长剑军,军指挥使崔乾佑。

    两军并列,各一万人编制。

    每一军下辖五個“都”,一个“都”两千人。

    其中黑云长剑军,由原神策军一部吸纳精锐改编而成。银枪孝节军的扩编,则是继续在边军中招募精锐。

    这两支军队,银枪孝节军屯扎长安玄武门,黑云长剑军屯扎大明宫,定期轮换负责戍卫京师。

    而北衙禁军中另外一个部分,则被称为“侍卫司”,下辖八万人,分为四个“军”,一个军下辖两万人。

    这四个军分别是:龙捷军、铁骑军、虎捷军、控鹤军(不是方有德麾下那个,他的编制没有得到朝廷正式授予),每一军又分为“左厢”和“右厢”,一厢下辖五个“都”,一个都两千人。

    禁军扁平化构架,由高力士统一调度。而高力士就是基哥手脚耳目的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基哥在担任新的禁军统帅。

    由于兵员缺口极大,因此基哥下旨,从各边军中抽调悍勇之辈入禁军。

    军改时间为一年,半年之内要看到军队骨架;一年之内,必须全部改组完成。

    改组禁军所需人员、钱粮、装备,则由六部衙门中的兵部、户部、工部分别对接,务必要做到有求必应。

    从边军入禁军的长征健儿,兵部亦是将兵籍转移到禁军之中。

    由此产生的缺额,边镇各节度使自行解决。要么缩编边军编制,要么自行募兵自行供养,总之朝廷不会再负责缺额人员的钱粮装备。

    简单的说,就是边军某个丘八转到禁军中以后,他们就不再属于各边镇的原来单位。至于边军缺了个人,朝廷不管。

    朝廷的钱粮,只保证发到那个被转移的人手里。

    边军缺了人,需要自己想办法募兵,自己想办法提供军需和军饷。至于要怎么想办法,那就是节度使自己的事情了。

    圣旨下发之后,朝野震惊,暗流涌动,动作如此巨大的军改,象征着军事战略的重大转变。

    目前大唐军队精华都在边军,关中空虚。军改的目的,显然是要充实关中的军力,削减边军,以改变现在枝叶粗壮,树干薄弱的状况。

    这是郑叔清担任右相后,按照基哥“充实关中”的指示,交出来的一份答卷。郑叔清本人是不想折腾,但基哥却不会在意他怎么想。

    银枪孝节军的猝然发难,神策军的中看不中用,让基哥痛定思痛,下决心加强关中武备。

    若是关中有十万禁军压阵,断然不会再出现数千银枪孝节军,就能在长安兴风作浪的鸟事。

    然而,很多时候,船大难掉头。

    如今大唐的情况,可不是基哥想怎么弄,就能立竿见影见成效的。

    ……

    “没钱诶,朝廷实在是太穷了!方御史,你可得帮我想想办法,这右相我还得当着,我想请辞,圣人还不许呢。”

    长安最大的酒楼,毗邻朱雀大街的杏花楼某个雅间内,郑叔清忍不住对老神在在吃菜的方重勇,抱怨了一句。

    “朝廷缺钱,右相应该去问户部尚书啊。

    我之前跟你说刘晏是搞钱的奇才,朝廷不是已经把他召回关中了嘛,你去问刘晏就好了。然后再给圣人建言,让他当户部尚书管钱,这不就完事了么?”

    方重勇放下筷子,眯着眼睛说道,压根就不接这一茬。朝廷现在有多缺钱,不问可知。

    “话不是这么说的啊,某已经跟刘晏说过这个事情了。

    刘晏确实是有办法提高户部收上来的税款。

    若是军改分十年改完,细水长流倒是有办法慢慢填坑。

    可是你看圣人还能等十年么?”

    郑叔清无奈叹息道。

    关中禁军一下子扩充这么多人,哪里去变钱粮出来?

    节度使制度确立的时候,朝廷就已经把边境州县的财政大权,转到地方支度使那里了。而现在支度使是跟节度使一个衙门办公,一个鼻孔出气。

    甚至有的边镇,比如河北,支度使和节度使就是同一人。

    朝廷能收到赋税的州县,其实比户部账面上要少上许多!不少钱都是给边镇养兵了。

    禁军扩编属于额外开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