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

    五月总结,兼部分背景介绍 (第2/3页)

不断。

    比如说,以河北二镇为例子。

    首先这里面就有河北汉人将门世家,有高句丽将领,有契丹将领,有突厥系将领。还有少量没有出身,自己利用安史之乱混上去的。

    当地兵马的来源,也很复杂。

    汉人的团结兵,胡人的城旁部落,发配的原府兵在当地落户的军户,将门世家子弟的随从家奴等等。

    中唐开始的藩镇割据,绝对不是偶然,也不是某个皇帝一道圣旨就能完成的事情。它的发展,更像是因为安史之乱这个契机催化,而堂而皇之走上历史舞台的产物。

    这个话题展开说可以写本书。

    总之就是,边军内部的关系,在安史之乱以前原本就很复杂了,后面又在不断激化。

    以平卢镇为例子,中唐时候平卢镇分裂出淄青镇,远走他乡,然后如同癌细胞一样在别处兴风作浪。

    出走的那部分人,很多都是抱团的汉人将门世家。留在本地的,则是以高句丽将领为主的团体。至于契丹将领,以李光弼父亲为首的一批人,早在开元年间就被排挤走了。

    李光弼出自柳城李氏,而柳城就在营州的核心区域。他们原本都是河北将领。

    这些相关的内容,往往隐藏着历史走向的细节,以及不愿意被后人提起的原因。

    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一直不肯承认国家承载的极限,就是人地矛盾。地盘就那么大的时候,一旦户口超过某个数值,国家就定然要出问题。

    我的观点,一直都认为,安史之乱类似于某种程度的“火龙烧仓”。在大乱的掩盖下,一些真正的矛盾,被藏起来了。

    于是便显得这天下好像就是在安禄山起兵的那一天,才开始乱的。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安史之乱两年后,当初的那些叛军基本上都死得七七八八了。后面那些人,压根就不是当初起兵的那一批。

    但这些人依旧坚定的站在唐庭的反面,而他们的前身,往往都是河北团结兵出身。

    不少人甚至还参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