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何为忠奸
第595章 何为忠奸 (第2/3页)
钳制自己。
“如今天下丧乱至此,大哥莫非真要扶持永王李璘上位么?
某观永王其人……不像是明主啊。”
张光晟不知道方重勇内心的真实想法,小心翼翼的试探道。
其实这个话,已经不止是一个人在问方重勇了。
毕竟李璘这厮,从前在一众皇子里面,就不算是个能力出众的,德行也很一般,甚至还有在基哥寿辰时和舞女乱搞的恶劣先例。
这个人,以及这个人麾下的人才团队,真的撑得起再造一个盛唐的宏愿么?
答案恐怕不会那么乐观。
“是啊,谁知道呢。”
方重勇随口敷衍了一句,却是想到了很远。
从魏晋玄学,到隋唐儒学,当今统治阶层的上层建筑里面,有一个很大的bug没有堵上。
汉代以来的“天人感应”学说,早就已经实质性破产,没有任何实践意义。
随后儒学从治国安邦的“官学”,退化成了修身齐家的“家学”。
而思想上层建筑,则被魏晋玄学的“贵无”和“贵有”思想所挤占。
这里的贵,是说的是看重。
所谓“无”,不是说什么也没有,而是一切的由来,都是从“无”开始的。换到具体语境里讲,就是压根没有什么天授君权的说法,万事万物的道理,都是从“无”发展成现在这样的。
这里明显是引用了道家思想,但不是说的无为而治。简单说,就是给从前决定万事万物的“天”祛魅,去神格化,强调了人的努力和“道”的起源。
而所谓“有”,即“自然存在”。贵有的思想,其核心就是“存在即合理”,也就是“常识合理”的思想。
这个思维看起来不起眼,却影响中华一千多年,它是大一统达成广泛共识的思想基础。
一个东西存在了,那就即有合理性。如果它不符合所谓的“正统”,那一定是“正统”出了问题,而不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出了问题。
“贵无”和“贵有”的思想,并未因为朝代的更迭而消失,反而因为佛教与道教的发展,其核心观点逐渐被儒家改良提炼吸收。
到了隋唐,又因为隋文帝和太宗皇帝不光彩的上位史,作为官学的儒学,最终便形成了“天子行仁政”的统一思想。
只不过这个意识形态武器,本身是带有缺陷的。
它并没有解释,那么多行仁政的人,要如何做才能成为天子。
换言之,既然只要是行仁政的人,就可以当天子。那么李二凤可以,武媚娘可以,基哥自然也可以。
甚至,割据的藩镇节度使也未尝不可。
什么血统,什么出身,其实本质上都是无所谓的。
而这些形形色色“行仁政”的人,他们到底是如何上位的,这个过程就不需要去纠结了。起码作为官学的儒学是不纠结的。
这实际上已经是摒弃了汉代儒家“天人感应”学说的根基:君权天授。
既然神器不再是上天授予的,那么自然谁干得好谁上!我把神器抢过来以后,再行仁政也是无妨呀!
所以贞观以后政变多,中唐以后反贼多,其实也不能完全怪世道坏了,跟唐代儒家思想的残缺不无关系。
然而这些复杂的道理,要怎么跟张光晟去说呢?
不过是对牛弹琴而已。
方重勇心中一阵无奈,表露在外,就是脸上挂着莫名其妙的笑容。
“大哥?大哥?”
看到方重勇在发呆,张光晟伸手在他面前晃了晃。
“怎么了?”
方重勇轻咳一声,掩饰自己的尴尬问道。
“大哥,李宝臣若是去关中,我们真的什么都不做啊?”
张光晟有些不理解,方重勇的想法似乎比较消极。
“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呢,只不过不是对李宝臣做什么罢了。”
方重勇嘿嘿冷笑道。
这个时候,就是应该顺势而为,然后编织一张“宝臣包围网”,形成诸多势力围攻宝臣大帅的局面。
当然了,这些势力攻击李宝臣的理由或许略有差异,彼此之间,也可能矛盾重重。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联手应对李宝臣入主关中,共同做一个“大局”。
“大哥,某以为其实李宝臣并没有那么强,李光弼应该还领了一支兵马在河对岸,两面联手,未尝没有一战之力啊。何苦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