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御剑凌霄 第50章 何为炼气 何为筑基

    第一卷御剑凌霄 第50章 何为炼气 何为筑基 (第2/3页)

这也是“易经”易字的由来和主意。

    也就是万物负阴而抱阳。

    在这一世的游戏修仙界中,炼气主修的就是“炁”,炼体主修的就是“质”。

    姬无双本次天道筑基,就是走的炼气之道,那么就说炼气。

    问题也就来了,“炁”与“气”是一样的么?

    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炁”与“气”本质是一样的。

    中华的古文化认为,事物都有“体”与“用”的区别。

    “炁”虚无缥缈,不可捉摸,不可直观,是“体”;“气”可见,可观,是为“用”。

    就拿空气而来比喻。

    “炁”就像是冷空气和热空气,虽然人能感觉的到冷暖,但它们并不可见。

    冷空气和热空气交汇,就会形成云,这跟冬天冷风吹如室内形成的气雾是一个道理,这个云和气是可以看见,可以摸到的,这就是“气”。

    所以“炁”与“气”两者实际是份属同源,具现却不相同。

    那么怎么才能炼气筑基呢?修道又为什么称是逆天而行呢?

    姬无双思考了十数年,终于在这方世界施展练气诀,亲身打坐修炼之下,终于有了明悟。

    炼气,就是将“炁”在人体经络中的运转修炼。

    这就讲到了人体的经络,经络就是“炁”的运转体系。

    众所周知,经络不像人体的心肺肝脾这种实体的器官,它是虚构的。按照西方的解剖学来操作,把人解剖之后,在人的体内是找不到经络这种器官的。

    它的性质就是之前所说的虚幻的“炁”,而不是实际的“质”。

    中医而言,人体的整个经络由“子午大周天”,“卯酉周天”以及“冲脉”构成。

    “子午大周天”,就是“任督”二脉构成的脉络。

    中华古代武修所谓的打通任督二脉,其实就是打通了“子午大周天”的意思。

    子为阴,午为阳。

    “子”对应的是下方的“会阴穴”,“午”对应的是头顶正上方的“百会穴”。

    “任脉”就是“阴炁”从会阴顺着人体前半部分,沿着肚脐一直向上,至胸前,再由面部至百汇这条脉络。

    “督脉”就是“阳炁”自百汇沿着人体后半部顺着脊柱而下,至会阴穴这整条脉络。

    这个整个闭环就是“子午大周天”。

    而“冲脉”就是任脉与督脉在人体内相互交融的那个类似于“横切”的面。

    “卯酉小周天”,“卯”对应后腰处的命门,“酉”对应的是肚脐,也就是神阙穴。

    这个由命门穴向两侧水平环绕至肚脐的闭环的面,就是“卯酉小周天”,也就是“带脉”。

    那么炼气所谓的丹田是什么?在人体的什么部位呢?“任脉”和“督脉”这些经脉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依据呢?

    炼气所谓的“丹田”,也就是下丹田。

    其为万脉之源,祖窍玄关。

    所以炼气就是先从下丹田开始的。

    就像“炁”一样,丹田是虚无的,它不是人体实体的器官,解剖是找不到实物的。

    那么它在人体什么位置?又是怎么来的呢?

    其实,“下丹田”也就是“胞中”,是脐带在胎儿体内的最末端的那个点。

    位置就在人体头顶百汇至会阴的连线,与“卯酉周天”这个带脉的横切面相交的地方。

    也就是在人体肚脐向内三指的位置。

    要说经络及丹田的构成,就得从人体由胎儿生长的起始开始说起。

    姬无双前世上中学的时候学过。

    胎儿是由受精卵分裂而来。

    受精卵是由精子与卵子交汇形成,也就是道家所谓的混沌的“一”。

    它们相互交合之后,会激活先天的“炁”,在“炁”的催化下开始分裂。

    生成了以卵核“阴炁”为主的卵胞和精核“阳炁”为主的精胞两个细胞,也就是“一生二”。

    卵胞后期会化作胎盘,精胞会生成胎儿。

    而它们之间联系交互的纽带—脐带,也是“三”。

    胎儿降生的解释是:作为“阳炁”的精胞,不断的通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