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自投罗网鲁子敬

    第110章 自投罗网鲁子敬 (第1/3页)

    次日一早,居巢城东鲁家庄。

    三百多个奴仆部曲、百余名族人家眷,被鲁肃整顿列阵,随后登上周瑜借给他的二十条走舸,载上细软家财,准备启航。

    “唉,鲁氏世衰,乃生此狂儿!”人群中,鲁肃的一名族叔祖,也算是族中辈分最高之人,眼见被迫离开世代居住的淮南,不由落泪叹息咒骂。

    “是啊,要不是老夫人当年溺爱无度,任由他胡为,咱家何至于沦落至此!”其他几个旁支叔、兄闻言,也都纷纷附和。

    鲁肃至今为止的仗义疏财行为,为他赢得了很多外面的名声和人脉,但本族旁支亲戚都是很反感的,毕竟是实打实把家族的钱粮拿出去给外人。

    只不过这些人都不是大宗,而鲁肃前些年一直靠着其祖母撑腰,才能随意处置族产。

    四年前祖母过世时,鲁肃已经及冠,旁人也没法指手画脚,只能继续暗暗骂他“崽卖爷田不心疼”。

    直至今日,鲁家的田终于被这败家子彻底败光了!一顷都没剩下!

    鲁肃也知道这些人有怨言,虽然他不在乎,但启航之前,他还是决定进行一番动员讲话:

    “诸位伯叔兄弟!我知道你们不服我,但汉统失纲,贼寇横暴,袁术残虐害民,搜刮无度,两淮非遗种之地!我们如今虽散尽田地,但得以结交豪杰,只要到了江东,自能得人庇护以避祸!

    为首的船上挂了一面大旗,字号是“太史”。

    对面的太史慈并不认识他们,这段时间,他得了诸葛府君的吩咐,巡江截杀袁军巡逻队,但不得滋扰渡江逃难的百姓。

    只求走之前,把芜湖和祖郎六县的人口户籍交接梳理清楚,隐户、新来移民这些也都彻查一遍,好让大哥轻松接手。

    不过,既然只是代表周瑜去送信,他一个人去就行了,把家眷都留在芜湖。来人,让户曹选一块平整的抛荒田地,分给鲁氏族人。最好在城南泾水支流处选,还可以额外给一些山坡地种茶树、竹蔗。

    所以听了鲁肃之言,他倒也不想坏了诸葛瑾名声。

    太史慈却不肯收钱放人,此时两支船队相距已近,太史慈直接呵斥:

    诸葛亮闻言,很是扫兴。但他又没听说过鲁肃的名声,毕竟鲁肃如今在庐江的名头,都是靠撒钱撒出来的,尚未建立功勋,诸葛亮也就不太愿意为他坏了规矩。

    二十条走舸装载停当,当日便顺流而下,日行七八十里,第二天一早便到了濡须口。

    诸葛亮:“鲁肃鲁子敬。”

    根据他所知的情报,春谷县应该已经被诸葛瑾夺取了,因为前些日子刘勋桥蕤惨败的那场大决战,袁军就是试图进攻春谷。

    鲁肃唯恐出事,连忙出面高声对答:“将军明鉴!我等并非袁贼、而是淮南百姓,不堪袁术欺压,这才往江东避战!我们是要去芜湖……也可去春谷,只求一容身之处。”

    鲁肃心中一紧,见对方水陆配套,还有艨艟,他也不想撕破脸。只是拿出符传,对着巡逻队高声呐喊:

    诸葛瑾自然比诸葛亮警觉得多:“阿亮,你说那淮南流民头目叫什么名字?”

    鲁肃闻此言,终于大惊:“伱便是最近名动豫章的诸葛亮?令兄便是被天子亲口褒奖的诸葛瑾……子瑜先生?真是……失敬。”

    对方大声喝令鲁肃靠岸接受检查:“尔等是何处逃民!竟敢出江!不知道豫章贼正在巡江么!还不速速回返!”

    但又恐孙将军尚未做好准备、仓促不能与袁术决裂,故而求我帮他打探,并带去书信,劝孙将军早日决断,同扶汉室,共做忠臣。

    “快划!别跟他们纠缠!”鲁肃见没有吓退对方,也是有些意外,只好让弓弩手戒备,但不许抢先射击,

    少年傲然一笑:“琅琊诸葛亮,忝为本郡郡丞,鲁兄此言,大谬不然!首先,你说讨伐称帝反贼者为义,亮与家兄,正好在讨伐袁术,还略有微功,难道还当不起这个义字?

    鲁肃开口前也考虑过说谎,但最终还是决定不要那么干——他自己可以随机应变,可族人呢?

    当下便让士卒一起吆喝:“既要去芜湖,倒是顺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