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气氛都烘托到这一步了,不揍一顿收不了场

    第319章 气氛都烘托到这一步了,不揍一顿收不了场 (第1/3页)

    太史慈要求的作战计划,由辛毗带回给袁谭后,袁谭虽然不是很满意,但权衡利弊最终还是答应了。

    太史慈实在是太油滑了,他坚持只参加水战,绝不上岸陆战,只负责扮演诱饵护送运粮船队走漳水抵达南皮城,勾引曹军来拦截他。

    这样的部署,让袁谭根本不可能实施任何小动作、成功把太史慈拖去扛伤害。

    曹军在北方作战根本没有组建水军,最多只有一些运粮船。想要在漳河河面上抓住太史慈,是根本不可能的。

    而就算袁谭想拉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仇恨,也不可能成功,只会多得罪一个盟友,有害无益——站在曹操的角度,在袁绍死之前,他全部的精力都希望投注在伐袁上。

    哪怕刘备的军队下场了,但只要不是直接打着刘备自己的旗号打的,给曹操留了面子、遮羞布,那曹操就算知道也会假装不知道。这样双方都多个台阶下,可以拖缓矛盾的总爆发。

    那些觉得“曹操现在也想跟刘备开战”的人,都是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袁绍还没断气。

    如果袁绍断气了,曹操倒是有可能指望“袁尚和袁谭会不会为了夺位而内战”,但现在袁绍这口气还没咽,内战就完全不存在,曹操又不傻,怎么可能这时候缓气留手。

    既然不可能拉到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仇恨值,袁谭又何必枉做小人?何况刘备手上还扣着后续一批批的军援物资呢。

    后世连东叔这种做非法生意的人,在训斥造出伪劣产品的族人时,都会说:“我怎么有脸拿这样的东西给客户?这是最后一锤子买卖了嘛?生意以后不做了吗?”

    任何存在重复博弈的场景,都是需要诚信的,哪能随便卖队友,否则以后还怎么混?

    最终,袁谭也就答应了在太史慈方案的基础上,部署配套战法,完善战役计划。

    他允许太史慈只负责漳河水面的战斗、不用上岸,只要太史慈承诺第一個上就行。

    双方又根据战前的最后侦查,敌情多寡,调整了己方的兵力部署。

    按照侦查,曹军原先在渤海方向,足足有五六万战兵,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投降的袁军旧部,还有相当的后勤辅兵运粮民夫。

    但乐进、徐晃被调走后,曹军在南皮的围城人数也减少了一半以上。

    如今只剩下曹洪麾下的曹军嫡系旧部七八千人,这些是官渡之战前就跟着曹操的,对曹家忠诚度绝对可靠,战力也不错。

    还有一两万人的官渡袁家降军,也就是张郃、高览当初带着投敌的部队,如今调转矛头回来进攻故主。

    曹军战兵总人数在两万六千人左右,还有曹操此番打进河北后,新抓的壮丁和新迫降的新兵、运粮民夫,与战兵相加,总计凑出近四万人围城。

    南皮城内,袁谭就留下了张南守城,最初时兵力就不到两万人,打了三个月,伤亡和疾病临时减员,如今还剩不到一万五千人。

    渤海郡后方各县支撑点,王门麾下有五六千战兵可以随时投入战斗。管统又能从青州拉两万生力军,也是袁谭在青州的主力了。

    如此一来,不算太史慈,袁军一方主力战兵就有四万人左右,比曹军的两万六千人颇有优势,如果算上曹军辅兵民夫的话,双方总人数差不多。

    太史慈这边只出兵了四千人,论人数是比袁家人数最少的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