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落荒而逃李曼成

    第340章 落荒而逃李曼成 (第1/3页)

    建安七年,八月初一。

    也是周瑜初次在日照港发动奇袭反击、击败孙观所部后第四天。

    琅琊郡沿海的曹军,在周瑜的袭扰下,终于开始调动,收缩。

    原本几乎是沿着琅琊海岸每一个渔村、一路驻扎过去的曹军。现在都如惊弓之鸟,至少要聚集成数千人一群的规模,结寨而守。

    小一些的据点,都已被曹军放火彻底烧毁,然后由东北往西南逐步撤军。

    周瑜对于这些最新情况,当然是一直了如指掌。

    他麾下的哨船,每天都会勇敢地伪装成渔船,到近海侦查哨探。哪怕被曹军发现了,也能仗着航速优势跑掉。

    曹军来的时候是没有战船的,只能靠沿海就地缴获的小渔船反击,所以只要曹军敢下海追击,用不了多远就会被周瑜迎头痛击、全部歼灭。

    这种事情尝试了一两次后,李典和孙观就都学乖了,再也不敢下海。哪怕周瑜的哨船就贴着岸边一两里地观察曹军动向,曹军也不为所动。

    想看就看呗,反正也没打算久驻下去,没几天可看了,惹不起还躲得起。

    ……

    “都督用兵真是神妙,区区几天时间,就把沿海各处曹贼打得鸡犬不宁,不得不收缩退兵。我江东儿郎,水战果然不是那些北人可敌的。”

    琅琊外海的海面上,一支数千人规模的舰队驾着最新锐的战船,逡巡搜索着战机。周瑜身边几个部将,听说了哨船回报的最新情况,也是忍不住赞叹周瑜的用兵之能。

    “什么都督不都督的,主公和使君允许我们独自成军,负责此次战事,这是对我们的信任。虽说眼下没有外人,你们也要注意改口!”

    周瑜放下望远镜,板着脸训斥了几句,终于让那些粗鄙武夫收敛了些。

    蒋钦徐盛等部将连忙表达了抱歉,表示自己只是喊习惯了,此刻又没有外人,才一时疏忽,以后一定乖乖称呼校尉。

    毕竟周瑜归顺刘备之后,此前还寸功未立,能让他保留校尉的头衔,已经是刘备用人不疑了。周瑜本人对于如今的待遇并无怨望,他可不想被那些大大咧咧的老部下害了。

    做完了规矩,周瑜回到舱内,对着海图勾勾画画了几笔,又陷入了沉思,自言自语道:

    “若是我用兵时,既然知道沿岸各地都站不稳脚跟,容易被水军优势的一方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那就该快速退兵。

    但观李典、孙观反应,他们的退兵很是迟缓。只是先把小股的部队集结起来,每個点驻扎数千人,然后由北向南徐徐逐次撤退。每处相隔七八十里,约是一日的强行军路程。

    两三百里的海岸线,如今一共形成了三个孤悬的据点,包括这日照港在内——李典就不怕我集中兵力,揪住其中一个点痛击,将当地的曹军歼灭么?还是他觉得,把每处的兵力增加到四五千人,就足以长期固守了?”

    前几天,周瑜第一次袭击日照港的时候,动用的登陆兵力确实不多,当时岸上成建制集结的曹军也就两千多人,周瑜一鼓作气集结了五六千人,形成了局部的绝对优势兵力。

    登陆列阵后一拥而上,曹军在这些海港又没有建设坚固营寨,才被一口气击溃。

    周瑜心中暗忖:若是李典觉得,我只有这么多兵力,所以他也把部队集结起来,每处有四五千人,然后再构筑木栅夯土营垒,就可以固守避免被攻破,那也是有可能的。

    但这种想法,未免有些被动,就如同算盘珠子,拨一拨才动一动。

    如果自己能够一次性集结起上万人的海船水军呢?到时候聚集四五千人抱团,还不是会被优势兵力碾压、白白多损失一些?

    周瑜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李典孙观都想到要撤军了,还不一次性撤个爽快,而是这么慢吞吞的、分步撤。

    如果知道一件事情是对的,那就该做彻底,拨一拨动一动算什么?

    他自言自语地沉吟着,原本倒也没指望身边那些武夫部将解答,谁知,水贼出身的蒋钦,却忽然偶有一得,主动献策道:

    “校尉,你说有没有可能是……孙观出身泰山贼,贪恋财物,舍不得那些已经运上来的补给物资?

    曹军沿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