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
第572章 拔剑四顾心茫然 (第2/3页)
,还单独跟他聊了一下,交代了一些事宜,并且私下里告诉他,等过完年之后,就会派魏延来接手汉中郡的防御工作,到时候,让王平当魏延的副手即可。
但是现在,魏延还得先南下,把升赏的商讨和流程走完。
至于张飞,刘备肯定不会把他长期放在汉中浪费人才的,这一世汉中的北部威胁已经极大降低了,只留魏延王平就足够,张飞升官后,肯定要去别的方向担任新的进攻性任务。
……
回到梓潼之后,刘备宣布大犒三军,给全军将士敞开供应酒肉三日。
连续的欢宴,不计成本,也暂时不谈正事,大家只管先吃好喝好充分放松一下。
经过半年的激战,超过十五万人吃马嚼的消耗,刘璋军当初留在梓潼的足足七八十万石存粮,如今已经被刘备吃干抹净花光了。
所以这次的三日犒赏,花费的军粮和酒肉,也都得从后方调运。
好在梓潼县毕竟是位于涪江北侧支流梓潼水的岸边,所以水运条件还算不错。
送往梓潼的物资,都可以全程走水路。先从巴郡的江州走嘉陵江北上、在垫江县的三江口转入涪江;再沿着涪江逆流而上到广汉县、转入梓潼水,运到梓潼县城南的码头卸货。
为了让部队就地就粮,刘备甚至没让大军驻扎在梓潼县城内,而是直接在城南沿着梓潼水北岸扎营。让军营直接挨着码头,河里的粮船一卸货,就能直接拉进军营开吃。
不过即使如此,刘备带回梓潼的毕竟有十万人,人吃马嚼的花销还是非常恐怖。
之前许诺的破曹后的钱帛赏赐、许诺魏延部曲部抢南郑县的补偿、以及应该给助战的黄忠部发的赏,至今刘备都还欠着,没能足额下发呢。
所以,刘备也不能在梓潼高枕无忧一直耗下去,短暂停留之后,处理好封赏,他就该尽快分散部队,各自回产粮区就食。
那些因为伤病而该退役的士兵,也要尽快安置,转为军屯。眼下都腊月了,如果一个多月之内安顿不好编制,这些军屯客就难以准时投入来年的春耕生产了。
如此看来,刘备面临的内政压力还是非常巨大的,千头万绪极为繁琐。
三日大宴结束后,刘备似乎也把头绪稍稍想明白了。
第四天一早,他就一改此前的闲散慵懒状态,精神抖擞地召集核心文武幕僚,开始商量正事儿。
或许是休息得比较充分,刘备的思路看起来很清晰,一上来便开门见山抛出了几个重要议题:
“大军日费千金,耗粮无数,十万大军,不可在梓潼久驻。眼下有几个问题,亟待商讨,解决了之后,便该考虑下一步何去何从了。
首先,诸将文武立功之人的封赏,该如何处置,还请大家畅所欲言,不要有顾虑。孤也说句大实话,这几年来,我军诸将臣工,都是‘实权大而官爵小’。
毕竟自从衣带诏之后,我军不再接受许都朝廷的诏书,一律将其视为代表曹贼意思的矫诏。如今六七年过去了,孤还只顶着一个车骑将军、宗伯、武昌侯的头衔,以车骑将军的名义册封属官。
如今我们正式击败了曹操,而且是一场大胜,有可能逆转天下强弱形势的大胜!依孤之见,我军中那些功勋最为卓著的宿将,诸般杂号将军之位,已经不足以彰显他们的功勋。
子瑜、孔明、士元和一众文臣的擘画参赞之功,也不是区区车骑将军府的长史、参军等职务可以酬勋的了。以孤之意,当表奏天子,以四征四镇甚至四方将军高位,显耀诸将,以朝廷公卿之位,荣擢诸臣。如此,方能名正言顺,凝聚人心,继续讨逆大业!”
刘备觉得眼下千头万绪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最关键的,还不是钱粮和赏赐,而是大义名分。
他觉得,这次的战事,是象征着天下强弱逆转的。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就该搂草打兔子,彻底把这几年来积累的“手下人官太小”的问题,一次性解决掉。
他有这样的想法,有这么敏锐的嗅觉,也是很正常的。
因为原本历史上,他也是在汉中之战打完后,就开始考虑“彻底抛开此前刘协朝廷实授他的官职体系”,彻底另起炉灶全盘自表官职的问题的。为此还派使者封还自己揣了近二十年的“左将军印绶”,然后请封大司马、汉中王。
(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原文是“……斟酌古式,依假权宜,上臣大司马、汉中王……谨拜章因驿上还所假左将军、宜城亭侯印绶”。)
如今这一世,汉中之战的始末、影响,虽然跟原本历史有了较大的差距。首先这场战役被提前了整整十二年,其次双方的实力对比变化也跟历史同期大不相同。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战开打之前,曹刘之间的战兵规模对比,大约是五十万对三十万。
刘备带了十几万人入川作战,持续半年多的血战,损失的直属部队兵力,大约在两三万人之间——
这个两三万人,并不是说战死了那么多,也包括了那些受伤后落下残疾、以及因为疾病失去战斗力不得不退役的(有些士兵本来就年纪大了,伤病之后难以恢复,也会退役)。
考虑到战役的规模、持续时间,两三万人战死或永久失去战斗力,这个数字是完全正常的。
不过,刘备军借着汉中之战,彻底吞掉了友军的吴懿部,这一下子就拉来了两万援军。后来又得到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