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户籍人口与马场
第200章户籍人口与马场 (第1/3页)
司马芝不仅向霍峻献上了稻麦轮种之法,也汇报了鄱阳郡的户籍情况。
鄱阳郡地跨长江南北,以一个‘T’字形插在豫章与丹阳二郡的中间,郡内辖区东起濡须口,西至寻阳。江北有皖城、居巢、寻阳、松兹、舒县、临湖、襄安等七县,江南有彭泽、鄱阳、余汗、鄡阳、广昌等五县。
就实际而言,江北的舒县、临湖、襄安三县已无多少百姓,唯留下空荡荡的城池。因而实际上鄱阳郡中仅有九县有人口,即江南五县,江北四县。
在司马芝及众县长的核查下,鄱阳郡九县的人口数据已经统计出来。扣除军户万户,九县共一万六千三百五十一户,人口约在七万六千八百三十二人,县均一千八百余户。若从青徐得到的四千余户,人口约可有十万人左右。
总体来说,霍峻的鄱阳郡看似大,但由于江北属于人口稀少之地,若无霍峻整治,估摸人口会更少,远远不如刘备手上的丹阳郡。
在诸葛亮的内抚丹阳山越、宗帅的操作下,为丹阳郡拉到约有十余万的人,丹阳郡户直达九万四千九百九十一户,辖二十县,人口在四十七万六千三百五十六人。且不包含军户三万,若加上三万军户,人口约有六十万人。
且据霍峻从王粲、潘浚口中得知,他们花了一两年时间统计江东人口,加上鄱阳、丹阳二郡,江东七郡有民户三十一万余众,民户在一百三十八万人,加上军户五万余户,继而也仅有一百六十万人左右。
相比于永和五年统计的江左五郡人口三百九十万人,当下建安十二年统计的一百六十万人,减少达二百三十万人,扣除蛮夷水份,不得不说战乱减民甚是严重。
战乱减民情况很多,除了死在战争期间的百姓,或是成为士族、豪强隐户;被人贩卖为奴隶;举族入山成为宗贼;亦或是因天灾人祸,百姓病死饿死。
且扬州、荆州这样算好的,如那汉末长期动荡的兖州,永和五年统计的八十余万户。到西晋太康初年时,几十年过去了,兖州仅有八万余户,可谓十室存一户。
霍峻回皖城几日,通过信件沟通,对江东户籍情况,心中也有了数。在忙完政事后,霍峻出城视察马场,顺便下乡看看被迁到皖城四千余户的青徐百姓。
皖城有两水,分别为皖水、潜水,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水利工程,即皖水为乌石堰、潜水为潜水堰。两堰之中乌石堰被修缮,灌溉数千顷,用于军户、流民开垦荒废的农田。
今春季之时,司马芝收到诸葛亮的消息,建议修缮潜水堰,似乎有大量百姓迁移到皖城。于是司马芝发动军士民夫,修缮潜水堰,引河水入渠,以便百姓耕作。
可惜这批百姓到达的时间晚了,抵达之时已是夏季,虽错过春季水稻种植,但却能赶得上秋冬季节的冬小麦种植。在司马芝的组织下,这些迁徙到皖城的百姓,近几日在搭建房屋;又根据官府分配的田亩,捣弄田亩,以备秋季种植冬麦。
霍峻在前往马场的路上,路过这些百姓聚集的亭落。远远望去,只见百姓们互帮互助,举木搭建房屋;妇人在弄着稻草,准备用于铺设屋顶,甚是热闹,各有分工。
霍峻没入亭落,而是在马车上远远地观望,问道:“百姓口粮从何而来?”
“军师实乃大才!”
司马芝同乘车驾,赞扬道:“芝与诸郡欲供口粮,又让迁徙百姓自力更生,入水猎鱼虾,进山寻林物,以配口粮食之。然军师却言,夏至秋长有数月,虽可让百姓生活下来,但郡县负担不小。”
“故军师以为,可行以工代赈之法,出工三日,休沐一日,便于百姓操持家务。官府以粮草、农具为酬,以便百姓生活居住。其中具体出工何物,军师以为可修水利,或是为船厂伐木,或入山挖矿,或是诸如此类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