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耳目之重

    第304章耳目之重 (第1/3页)

    下邳,淮陵。

    淮陵县,因淮水高地命名,位于淮水南畔。两汉之时,多是富庶之地。然因袁术大乱江淮,曹操、刘备、吕布、陈氏等势力轮番登场,早已凋敝,人烟稀少。

    淮陵距离合肥约有两三百里,离秣陵、江都约有两百余里。自霍峻北伐合肥起,俞韶便广派斥候深入淮河流域探查敌情。

    地广而人稀,百里无鸡鸣,野草多生,水泽寂静便是这里的写照。

    高丘上,南军斥候席地休息,五六个人在空地上玩蹴鞠,三四人在山陵上眺望四周。

    “什长,看那!”

    忽然间,南军斥候目光瞄见远方有大股的炊烟升起,推了推与下属谈笑的什长,喊道:“当是徐州方向来敌。”

    江淮人烟稀少有利有弊,对于斥候而言。帮助他们更好的隐藏,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凡有大股炊烟升起,便知有敌寇南下,能让他们迅速察觉。

    什长史敬脸色大变,说道:“以敌寇炊烟观之,来敌必定不少,或有数千,乃至万人。你且在这留守,李二随我去探查一二。”

    “诺!”

    史敬与下属李二从山丘走了下去,骑上马向炊烟升起的方向摸去。盖因江淮人烟稀少,灌木、草树格外的茂盛,二人沿着树林小路而走,不敢走大路。在临近敌营时,二人下马而行,唯恐被曹军斥候发现

    隔着三四里地远,史敬猫在灌木林内,观察这股从淮北而来的曹军。却见这股曹军于河畔扎营,军士拎着水桶汲取河水,辅兵持斧头在周围砍伐木柴。

    “什长,敌将姓吴,按营寨数目来看,人马约有万人左右。”身形矮小的李二,从灌木丛中冒出,说道:“应是东海太守吴敦及其兄吴靖,未有孙观、臧霸二人。”

    “快走!”

    史敬又瞄了几眼营寨,说道:“敌寇应是支援合肥,当迅速报至都督。”

    “诺!”

    斥候者,需为人机敏,耳目出众,胆大心细,能识算数。行军打仗,无斥候,大军则无耳目。愚钝之卒,安能胜任大军的耳目?

    古代军队营寨,凡正常营帐长一丈六尺,可容纳十人。万人大军以十人为一营,则有千营。

    然计千顶营帐又怎会快?

    实际上军营中又常树有旗帜,利用旗帜与营帐,常能较为快速的统计出敌军人数。当然,敌军撤走遗留下来的灶台,也能推算出人数多寡。

    行军打仗虽看似虚无缥缈,但实际可以看作一门科学。

    当吴敦、吴靖兄弟二人率军士就地扎营时,当日史敬便吩咐善于奔走的斥候,将徐州兵卒的消息送往合肥大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