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五章 陛下,不可小觑此人,那可是大明战神!!

    第一五五章 陛下,不可小觑此人,那可是大明战神!! (第3/3页)

官吏都给捆绑起来,请这二人进入察看,检验。

    因为前面被削藩的几个王爷都很老实,而燕王从一开始,都表现的十分恭顺,事情都到了这个时候,二人也不相信,燕王真的会谋反。

    于是就进去查验。

    然后被燕王布置的兵马,给直接拿下,并趁势反攻。

    兵锋直指北平城。

    当天夜里,就连夜打下北平九门,控制整个北平城。

    随后通州主动归附,攻破蓟州,拿下居庸关,后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人……

    前后用了不足一个月的时间,燕王就将北平附近的众多地方收入囊中。

    谷王担忧朱棣会对他动手,就逃离宣府,前往京师。

    陛下因为担心权臣篡权谋国,所以留下的皇明祖训中说,各地藩王有发兵讨伐奸臣,清君侧的权力。

    所以燕王就以清君侧,靖国难为出兵的口号,剑指黄子澄,齐泰。”

    听了韩成的这一番讲述,朱元璋既感慨朱允炆等人是猪脑子,又惊叹于老四演技之高明。

    对于老四取得的这些惊人战果,其实倒也没有太多的意外。

    老四尚未成年,就被自己丢到军中历练,那身本事,是实打实的锻炼出来的。

    更何况他的岳父可是徐达徐天德!

    身边又有老四媳妇这个天德的长女作为贤内助,一旦在最开始的时候,不能遏制住老四,让他回过手来,那再想遏制住他并不容易。

    至少在北平这一带,想要对付他不容易。

    这些人,已经失去了遏制老四的最佳机会。

    听到韩成说的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以及所谓的皇明祖训,对于这点他并没有什么异议。

    因为这件事情,他已经开始琢磨了。

    “这事情有些不太对,咱既然藩王们留下了这样的祖训,那肯定还会留下相应的制衡措施,绝对不会让他们在京师长久停留,也不会让他们换皇帝!”

    朱元璋说出了自己的疑问。

    朱元璋很了解自己,他现在虽还没有想出好的制衡措施,却不代表着,会任由藩王们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胡来。

    韩成点点头道:“陛下说的对,你确实留下了相应的制衡措施。

    比如,只有皇帝先召唤藩王,藩王才可起兵清君侧,比如在成功清君侧之后,藩王要在五日之内离京。”

    “所以说,老四这是只将咱的祖训听了一半,另外一半直接当成擦屁股的丢掉了?”

    朱元璋声音显得有些不善的开口说道,胸膛又开始起伏了。

    这一刻,他不仅仅想要抽朱允炆了,还想要抽朱棣。

    这叔侄二人真是好样的!

    一个在自己面前各种伪装,各种听话,等到自己一咽气,立刻就将对自己的承诺当成屁给放了。

    另外一个,只捡对他有利的祖训用,不利的是一个字都不提!

    韩成之前曾经给自己说过,说自己的祖训,在后世被人钻成了一个筛子,尤其是那些文臣们,最喜欢拿自己的祖训做文章。

    用来限制皇帝,对他们不利的要么不提,要么进行歪曲。

    自己当时气的不轻,只以为是那些文臣们该死,现在看来,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原来自己刚一咽气,自己的祖训,遗嘱这些,就已经先被自己孝子贤孙们给玩坏了!

    好!

    好的很啊!!

    朱元璋气的鼻子都有些歪了。

    果然,这人一死,别人就拿自己的话不当回事了!

    ……

    “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动。

    齐泰等人担心宁王,辽王和燕王一起出兵,于是就建议建文帝将他们都给召回京城。

    宁王不从,于是就将宁王的护卫削去,辽王则从海路返回京师。

    代王想要起兵应和燕王,却被败退到大同的宋忠部将给控制了……

    建文帝则削去朱棣宗师属籍,废为庶人,于真定设立平燕布政司。

    当时燕王只占据了北平一隅之地,和朝廷比起来,那简直是没有什么可比性。

    宛若螳臂当车。

    于是朝廷准备集中优势兵力,将燕军合围于北平,尽数剿灭。

    以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副将军……

    一番试探性的攻击之后,燕王朱棣抓住机会,在滹沱河(he二声)发动决战,先是突破雄县,然后在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主力……

    ……

    建文帝闻听耿炳文兵败,为之震怒,忧惧,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黄子澄推荐出了一位极其重要的强势人物,接替耿炳文,统领全军,和燕军作战。”

    “谁?”

    朱元璋忍不住的询问。

    边上的朱标也是忍不住的转头望向韩成。

    能在这等紧要关头,被自己那儿子任命为主帅,接替耿炳文统领全军,对战老四,那肯定不是一般人物。

    韩成也说了其至关重要,那这人肯定不一般。

    “莫非是冯胜等老将还活着?”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除了这些跟着自己一路杀出来的老将,他不知道还有谁能接替耿炳文。

    韩成摇头道:“不是,是一个在后世远比冯胜还要出名的人。”

    比冯胜还要出名?

    这样能打的吗?

    比冯胜还要出名的人不多,同一批只有两个,一个是魏国公徐达,另外一个则是卫国公邓愈。

    只不过,邓愈已经在几年前平定吐蕃之乱,胜利凯旋苟身死,而徐达按照韩成之前的说法,也会在两年半后去世。

    蓝玉倒是可以,但蓝玉后面也被斩杀了。

    “那……莫非是沐英?”

    朱元璋望着韩成询问。

    沐英乃是朱元璋的干儿子,对于这个干儿子他是真喜欢。

    沐英作战英勇,知进退,治军极严,有大将风范。

    在朱元璋看来,沐英今后成就定然不低,甚至于有望接替天德!

    更为重要的是,沐英这孩子对自己忠心耿耿。

    老四起兵,沐英得知消息统兵和老四作战,也非常的合情合理。

    在说出沐英这个名字之后,朱元璋朱标二人,都觉得韩成说的这个人应该就是沐英!

    不论沐英的年龄,还是本事,亦或者身份地位全都对的上!

    然而,接下来韩成的反应,却令二人为之意外。

    韩成摇头否决了他们二人笃定的答案。

    “那到底是谁?”

    朱元璋朱标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哪个人能和韩成说的对上号。

    “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韩成声音淡淡的说出了这个,在历史之上极为有名之人。

    李景隆?

    从韩成口中得知了取代耿炳文,成为朝廷兵马大将军的人是谁之后,朱元璋朱标二人都是不由的为之一愣。

    竟然是李景隆?!

    他们二人在之前不管怎么想,都绝对没有想到,韩成说的这人竟然是李景隆。

    “李景隆这小子虽然不错,很健谈,交给他一些事情去做,也能做的非常好,练兵之类的都不含糊。

    但真的令其掌控全军,为一军之主帅和老四对战,只怕有些勉强吧?”

    朱元璋眉头微蹙。

    他确实很欣赏李景隆,李景隆不仅仅长得帅,也非常会做事,谈吐非凡。

    但真的统领一军,他还是有些不太相信李景隆的能力。

    “陛下,不可小觑了李景隆,你可知李景隆在后世,被称作什么?”

    “被称作什么?”朱元璋下意识的询问。

    “大明战神!”

    韩成心中忍笑,一本正经的说出李景隆的称号。

    大明战神?!!

    朱元璋朱标二人都是不由一惊。

    李景隆这样厉害的吗?

    果然虎父无犬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