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五章 朱瞻基把他叔叔做成烤鸡了。朱元璋:??!!!(三合一)

    第一八五章 朱瞻基把他叔叔做成烤鸡了。朱元璋:??!!!(三合一) (第1/3页)

    听了朱元璋的话之后,韩成忍不住对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老朱,不少事情自己还没有说,他就能将之推测出来了。

    “陛下说的没错,确实还是闹出了乱子。

    谁都没有想到,仁宗皇帝会如此短命。

    许许多多的人,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朱高炽患病严重的,就已经是先一步的,让人加紧前往南京去召皇太子回京。

    只不过前去的人还没有到南京,他就已经先一步去世了。

    朱瞻基得知了消息之后,加紧往北平赶,要回去稳定大局。

    而汉王朱高煦,在得知了这事情之后,则是大喜过望。

    对于他而言,这个惊喜来的实在是过于突然。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朱高炽竟然如此短命。

    才不过是短短的时间,就已经驾崩。

    原本以为,他已经是错过了一个绝好的机会。

    哪里想到,这才不过是过去了短短的时间,又有一个天大的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

    这一次,他绝对不能再错过!

    所以,朱高煦马上就做出了一个决定。

    那就是在路上截杀,从南京返回的皇太子朱瞻基,然后自立为帝。

    不过,因为动手动的过于仓促,再加上朱瞻基那里,早就料到了他二叔会不老实,极大可能会在路上对他进行截杀,有所防备。

    所以这一次的截杀,并没有成功,被朱瞻基成功躲了过去。

    朱瞻基返回到了北平城,一边治理仁宗丧事,一边登基称帝。

    并将第二年,定为宣德元年。

    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也立刻召集人手,加强京城防御,防止会有人在趁此机会,攻打京城,进行谋反。

    朱瞻基在永乐九年,就被立为了皇太孙,后面又经常被永乐帝带在身边教导。

    可以说他继承人的身份,非常坚挺。

    朝中臣子没有几个觉得,他不应该成为皇帝。

    再加上他是真的有手腕。

    所以很快就稳定住了局势。

    因为仁宗皇帝突然身死,而造成的紧张局势,很快就被平息了。

    一个对于朱高煦而言,非常好的机会,又一次的溜走……

    接下来,就是一系类的封赏,提拔。

    那些藩王,宗室也都一样是各有赏赐。

    这是必要的,安抚人心的手段。

    其中,对汉王朱高煦,与赵王朱高燧的赏赐,要厚于其他王府。

    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亲疏有别,这是朱瞻基的两个亲叔叔。

    这件事情之后,朱高煦不知出于什么目的,开始向宣德皇帝,敷陈利国安民四事。

    宣德皇帝得到之后,随后就命有关官员,将其建议予以实施,又复信答谢。

    从此之后,凡是朱高煦提出的请求,宣德皇帝都按照他的意见一一照办。

    这令朱高煦,误认为大侄子宣德皇帝,软弱无能,更加骄横狂妄……”

    朱元璋忍不住摇摇头,既为朱高煦狂妄无知,不知收敛而气愤。

    又为朱瞻基能成功避开朱高煦的拦截,成功称帝,避免了一场内乱而长松了一口气。

    可听到了韩成说起了朱高煦上书言事,而朱瞻基却又都同意照办之后,又忍不住的叹口气。

    他一眼就看出来了,朱瞻基这小子在憋着坏呢!

    他这是也在将他二叔,当成傻子来戏耍!

    就是一步步的,用这些事情,来令朱高煦变得更为骄狂,令其忍不住的出兵谋反。

    这等事情一旦发生,那他就有机会,光明正大的将朱高煦给解决!

    从朱高煦此前做出来的诸多事情来看,只怕朱高煦这家伙,还真的会忍不住……

    “宣德元年八月,经过了一番的试探,还有一番的思索之后,朱高煦觉得机会已到,开始起兵造反。

    他联合山东都指挥靳荣一起动手,又在卫所散发刀箭、旗帜等军中所需之物。

    并掠夺周边郡县的,所有马匹,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

    任命手下王斌、朱恒等为太师、都督、尚书等官职。

    一时间,声势倒是颇为浩大。

    除此之外,为了让事情变得更为稳固,朱高煦还准备联合英国公张辅为内应。

    毕竟张辅也是军中大将,当初永乐帝还在的时候,和他一起打过仗,为军中勋贵。

    在他看来,这事情极大可能会成功……”

    朱元璋闻言,摇了摇头,觉得这朱高煦实在是太愚蠢了!

    造反都造反的不专业。

    连谁是敌人,谁是朋友都分不清楚,这还造个屁的反!

    那张辅获封国公,听韩成之前所说,早在永乐元年攻打安南的时候,就带兵挂帅了。

    这等人物,该得到的都已经得到了,疯了才会跟着他造反!

    “张辅得到这一消之后,转手将朱高煦告发了。”

    果然,接下来韩成的话,证实了朱元璋的猜测。

    “朱高煦造反的时候,御史李浚在家守孝,得知朱高煦谋反的消息之后,立刻改名换姓,由小路一路疾驰,赶往京师告知此事。

    宣德皇帝得知此事,为之大惊,但仍不忍用兵。

    不想用战斗解决问题。

    他派宦官侯泰,送去书信给朱高煦,令朱高煦投降。

    朱高煦部署重兵压阵,摆足了排场,面南而坐会见侯泰。

    并对侯泰道:永乐年间,我爹听信谗言,削去我的护卫,把我封到乐安。

    老大那家伙也不厚道,做了皇帝之后,也仅用金帛引诱糊弄我。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郁郁久居此等贫瘠之地?

    你回去告诉大侄子皇帝,让他将奸臣夏原吉等人送来!

    至于我的其余要求,接下来再慢慢的谈。

    我也不想和他刀兵相见,希望大侄子不会做出愚蠢的决定。

    如同建文蠢货那样。

    侯泰听了朱高煦的言论,非常恐惧。

    却也不敢多说,只好返回京师。

    等到宣德皇帝问起,他二叔朱高煦都说了什么条件的时候,侯泰不敢据实回答,在一些言辞上,作了比较婉转的诉说。

    但就算是这样,宣德皇帝也依然为之大怒。

    同月,汉王朱高煦派百户陈刚上疏,又给公侯大臣等写信,多有指斥之词。

    宣德皇帝叹道:“这汉王,果真是谋反了!!”

    于是,就派阳武侯薛禄率军讨伐朱高煦。

    但是大学士杨荣,却劝宣宗必须御驾亲征。

    张辅得知这事情之后,就上奏道:‘请给臣二万兵马,必然擒拿朱高煦,献给陛下!’

    宣德皇帝此时,经过了杨荣的提醒之后,却改变了主意。

    他对张辅道:‘你的能力我是相信的,你确实可以平定叛乱。

    只不过我刚刚继位,肯定还有其余诸多心怀二意的小人在窥探。

    若不亲征,便不能震慑宵小,令其余心中有些想法的人老实!’

    于是,宣德帝亲自率军出征,平叛。

    朱瞻基亲征的消息,极大地鼓舞了将士,使民心迅速安定下来。

    动荡的局势有所缓和。

    之后,宣德皇帝遣指挥黄谦,同总兵、平江伯陈瑄防守淮安。

    防止汉王朱高煦南逃。

    有人说,朱高煦曾经请居南京,这次他极大可能会率兵攻取南京。

    宣德皇帝则另有一番见解,他说:‘济南城池坚固,当初朱高煦跟随皇爷爷发动靖难时,就在那里碰过硬钉子。

    吃了很大的亏。

    朱高煦肯定不会冒险攻打。

    况且,叛军的家属都在乐安城,因此上朱高煦也不会南下攻取南京。

    最大的可能,只有固守乐安。

    而结果正如朱瞻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