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八章 顿顿白面馒头,竟成了最差的生活?!跳出王朝三百年魔咒的办法

    第二一八章 顿顿白面馒头,竟成了最差的生活?!跳出王朝三百年魔咒的办法 (第1/3页)

    “啥?!”

    “你说的啥?!”

    原本朱元璋还正在思索韩成说,那些说朝廷与民争利的人,皆可杀到底是什么意思。

    如此做到底对不对。

    做生意,真的如同韩成所说的那样,可以利国利民吗?

    结果,却忽然从韩成口中听到,后世华夏得益于商业大发展,种地的百姓竟然可以不交粮。

    不服劳役。

    不仅仅如此,国家每年还反而向种地的百姓,反向发钱,顿时就被惊呆了。

    这对于朱元璋的冲击,无疑于一颗核弹大爆炸!

    不仅仅是朱元璋,边上的马皇后,也一样极为吃惊的看着韩成。

    充满了不可置信,在想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怎么可能!

    这事情怎么可能啊!

    哪怕是对家国事务,知道不多的宁国公主,此时都一样是瞪大了眼睛。

    纵然是她这种对这些事情关心不多的人,此时听到韩成说的,都觉得不可思议。

    这种事情要是真的,那也太过于惊人了!

    对于朱元璋的反应,韩成很满意。

    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这里面有很多的道路需要走。

    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完成这个蜕变。

    事实证明,农业确实是根本,但不能单纯的依靠农业。

    需要大力发展工业,一个国家才能做大做强!

    工业发展起来,还能极大的反馈到农业身上。

    两条腿走路,才走的稳当。

    而朱元璋因为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一直以来所接触到的东西,都是重农抑商。

    这种思想观念若是不加以扭转,那么在今后必然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重农很正确,但抑制商业发展并不对。

    虽然商业不等同于工业,但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商业的繁荣。

    从韩成所得到的情况来看,想要彻底扭转朱元璋这种根深蒂固的看法,并没有那样简单。

    所以,他想了一下,就对着朱元璋丢出了这样的一个重磅炸弹!

    用这样一个劲爆的消息,来对朱元璋进行一波狠狠的冲击。

    将朱元璋那固有的旧认知,给冲击松动,裂开大口子。

    然后再用常规手段,对其观念进行扭转。

    如此以来,就要省力气的多。

    这跟纵横家常采用的,一个先声夺人的手段,是一样的道理。

    纵横家前去说服人,没事了就喜欢先给人来上一句——你马上就要死了!

    先把人给震慑住,然后再接着讲道理,这样就容易讲通了。

    告知朱元璋这样的人,商业这些发展到最后,种地的百姓可以不用缴纳赋税,不服劳役,国家还反而给他们发钱,无疑是一个比纵横家惯用的,你马上要死了的话术,更具有强大的冲击力。

    他是这样想,事实上的情况,也正如他所想的那样。

    甚至于比他所想的效果都要好。

    “岳父大人,我说的都是真的,您没有听错。

    在我们那个时代,种地的百姓真不用交粮,也不用服劳役。

    种地国家还给发补贴。

    我生活的村子,正常的田地,一亩地大约一年给一百多块。”

    怕朱元璋不理解一百多块钱的购买力,韩成想了一下补充道:“常吃的小麦面粉,五十斤一袋的那种,没有涨价之前,八十多块钱一袋。

    涨价后,一百到一百一十块钱左右。”

    真的?!

    竟然是真的?!

    真不是自己听错了?!!

    朱元璋一时间,只觉得脑海之中惊雷阵阵!

    太惊人了!

    真的太惊人了!

    这事情在他看来,根本就是不可能!

    也是不可想象的!

    从老早老早,有历史记载以来,百姓们种地纳粮,服劳役就一直存在。

    几千年下来,众人早就习惯了这些。

    官府习惯了向种地的百姓收缴粮食,而种地的百姓,也习惯了向官府纳粮。

    至于服劳役,同样也是众人习以为常的事。

    哪怕是他这样的人,都从来没有想过,不让百姓交粮。

    毕竟国家就指望这些维持运转。

    没有收缴上来的粮食作为支撑,大明立刻就要倒台。

    结果,他却从韩成这里得知,在他所生活的华夏,种地的百姓竟然不用交粮。

    不用服劳役?!

    官府还给发钱?!

    这……该不是活在梦里吧?!

    “你……你说一百多块钱,可以买啥?!”

    朱元璋震惊的神魂颠倒之中,忽然听到韩成所说的,一亩地可以获得的补贴,以及面粉的价格之后,又是心中为之一颤。

    韩成当下,就再次将一亩地所获得补贴,以及面粉价格说与了朱元璋知道。

    “那……你们一家有多少亩地?”

    朱元璋双目盯着韩成询问。

    韩成想了一下道:“我们那里的地,是按照人口分的。

    基本上不同村子的人,分的土地都不相同。

    有的村子地多人少,那平摊下来,每个人分的地也就多了。

    有的村子地少,每个人分的土地也就少。

    比如我后世所生活的村子,就是几个大村子扎堆到一块去了。

    人多地少。

    分地的时候,一个人才两亩多地。

    我家三口人的地,差不多七亩左右。”

    韩成话落音之后,朱元璋没有立刻说话。

    他盘算了一阵儿道:“这样算来的话,仅仅是官府给发下来的钱,白面最贵的时候,那也能买八袋,也就是四百斤。

    要是便宜的话,都差不错可以买十袋面甚至于是十一袋面了。

    也就是五百斤到六百斤之间?!”

    这一刻,朱元璋算账算的飞快。

    “差不多就是这样,别的地方不知道具体是怎么补贴的,我生活的地方就是如此。”

    “这岂不是说,你们啥都不用干,一年只靠着官府发的钱,都能顿顿吃白面馒头?!”

    朱元璋瞬间就激动起来,同时还带着浓浓的震惊与憧憬。

    韩成所生活的,是一个什么时代啊!

    真的让人不可想象!

    “呃……那要是按照大明的生活标准,确实是如此。

    不过,只吃白面馒头,不吃别的,已经成为最差的伙食了……”

    “嘶~”

    “嘶~”

    “嘶~”

    韩成一句话说出,接连响起了三声抽冷气的声音。

    不论是朱元璋,还是马皇后,亦或者是宁国公主都听傻眼了。

    她们本就已经被韩成说话,给震惊到不行。

    这个时候又听到这样话,一时间都开始怀疑人生了。

    啥?

    自己等人听到了啥?!

    顿顿都可以吃白面馒头,竟然成为了最差的伙食?!

    有没有搞错?!

    在他们大明,就算是小地主家庭,都不能奢侈到顿顿都吃白面馒头!

    平常吃的最多的,还是粗粮。

    至于那些寻常百姓们,就更不用说了。

    家庭条件好点的,逢年过节了可以吃点白面馍。

    条件差点的,只能吃点‘裹皮馍’。

    所谓的裹皮馍就是,里面都是粗面,只在外面裹上薄薄的一层白面,蒸出来的馒头。

    至于条件再差点的,逢年过节依旧还是粗粮。

    不过,能吃上粗粮都算不错了。

    因为过节时还在饿肚子的,都不在少数。

    这……后世这样富足的吗?

    “这样说来,要是不买白面,而是买粗粮吃的话,岂不是一家人什么都不用干,顿顿都能吃的很饱?”

    震惊了好一阵儿之后,朱元璋吸着冷气出声说道,带着强烈的不真实感。

    这种生活,当真惊人,令人不敢想象!

    “吃不饱。”

    韩成摇头。

    吃不饱?

    朱元璋愣住了,显得很奇怪。

    不应该啊!

    白面都能买那样多,为何换成粗粮了反而吃不饱了?

    “在后世,粗粮可远比白面值钱。

    不论是白面,还是大米,都没有粗粮贵。

    一般情况下,一斤粗粮的价格,是一斤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