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七章 韩成再次剧透!论叫门天子朱祁镇最大的功绩

    第二二七章 韩成再次剧透!论叫门天子朱祁镇最大的功绩 (第1/3页)

    说实话,没有听韩成说后世那些子孙们奇葩的操作之前,朱元璋对自己的大明,是真的挺有信心的。

    他觉得,凭借自己自己的能力,还有立下的种种规矩,自己大明定然能长久的存在。

    但是,在知道了朱祁镇这个蠢货,都做出来了什么事之后,朱元璋就再也自信不起来来了。

    并觉得,在这等情况下,自己的大明还能坚持到了快三百年才亡国,真的是一个奇迹!

    不容易,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听了朱元璋的话,韩成微微愣了一下。

    以往他觉得,自己的思维就挺跳脱的。

    现在看来,老朱也不遑多让嘛!

    这方才还说着文武之争,以及如何解决文武之争的事情,结果话锋一转,就转到了大明后世帝王的身上。

    朱祁镇死后,就是他的儿子朱见深继位。

    想起成化帝朱见深,韩成的脑海之中,第一时间就蹦出来了万贞儿。

    没办法,实在是朱见深和万贞儿之间的事情,太过于出名了。

    毕竟自秦始皇开始,华夏历史上出了很多的皇帝。

    但是如同朱见深这样,喜欢大阿姨,并且还一往情深的,只有这么一位。

    而且,这个大阿姨还是当年将他带大的保姆……

    “咋了?又出现了不好说的糟心事?”

    朱元璋等待了一会儿,不听韩成说话,且韩成的神色又有些怪异,当下就忍不住的开口询问。

    到了现在,朱元璋已经不再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们,抱有多大的希望了。

    尤其是在经历了朱祁镇之后,朱元璋觉得,自己后代里,再出现一些离大谱的也不是不可能。

    当然,说是这样说,可真的想到会再出现这样的倒霉玩意,朱元璋这个做祖宗的,还是觉得心里难受的厉害。

    自己这样英武,咋后面的子孙,一个比一个不争气,一个比一个的奇葩?

    这……都是老四这家伙,没有把后代给教育好!

    朱元璋又给朱棣扣上了一顶大锅。

    “没有,这一次岳父大人的后世子孙,非常的争气!”

    韩成收回思绪,摇头说道。

    非常争气?!

    朱元璋闻言愣了一下,从韩成口中听到这话,自己咋这样不相信呢?

    自己后世的子孙,真出现十分争气的了?

    这也不怪朱元璋,实在是朱祁镇那倒霉玩意,太过于优秀了。

    将朱元璋这样自信的人,都给整的不自信,开始怀疑人生了。

    再加上韩成在说这些事情的时候,没事了还喜欢说反话,朱元璋有些怀疑很正常。

    “我说的是真的,成化帝朱见深,还是很可以的。”

    韩成再次开口,肯定成化帝做出来的功劳。

    自己都已经说得这样确信了,老朱咋还质疑呢?

    咋就不能给自己多一些信任呢?

    人和人之间,还是要多一些信任的好吧。

    “成化帝朱见深,是朱祁镇的长子。

    就是土木堡时,被立为太子的那个孩子。

    后面被景泰帝给废了,立他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结果朱见济不幸夭折。

    后来朱祁镇夺门之变,登基之后,就又一次的将朱见深给立为太子。

    天顺八年,朱祁镇死后,太子朱见深登基称帝。

    后人不少都说,朱祁镇的一生,没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好事。

    唯一的、废除妃嫔的殉葬制度,也有很大概率,是成化帝朱见深做出来之后,按在他老爹头上的。

    不然的话,朱祁镇实在是难以让人,从他身上找到任何的闪光点。

    相对于他一生之中,做出来数不尽的屈辱混账事来说,他做出来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是生了朱见深这样一个好儿子!”

    韩成迅速回想,朱见深登基之后,做出来的种种事情,望着朱元璋如此说道。

    朱元璋原本还显得有些不太相信,担心韩成说的的是反话。

    可现在,随着韩成的讲述,朱元璋逐渐能够确定,韩成说的是真的。

    这次他没有说反话。

    在确认这些之后,朱元璋的精神状态,一下子就变得不一样了。

    开始期待朱见深这个后世子孙,在后来都做出来了什么,值得称道的事。

    从韩成之前的讲述来看,朱祁镇那个鳖孙玩意,留下来的坑很多。

    他儿子上位面临的情况,要远比他当初面临的局面要严峻的太多。

    朱祁镇这玩意,真的是坑爹坑祖宗,还连带着把儿子都给坑了!

    哪怕是距离朱元璋得知朱祁镇的事,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每每想起,他还是觉得意难平。

    有种想要锤爆朱祁镇这个畜生的冲动。

    “得益于有一个好老爹朱祁镇,所以朱见深登基之后,就面临了一系列的烂摊子。

    大明当时所面临的局面,可以用内忧外患来进行形容。

    内忧方面,可谓是四处皆反。

    当初朱祁镇土木堡之变的一系列神操作,也是将大明陷入到了内忧外患的境地里。

    是于谦等人,北抗瓦剌,随后又在大明境内四处平叛。

    才终于算是将这一波天大的困难给解决。

    结果,朱祁镇夺门,斩杀于谦等人,后面又各种乱来,刚刚有所好转的大明,情况又一次急转直。

    朱祁镇死的时候,大明境内多处叛乱。

    大明两京之地,都是盗贼蜂起,就更加不要说地方上了。

    地方上,那真的是叛乱四起。

    仅仅只是我所知道的,就有扬州盐商造反,两广地区,壮瑶大规模造反。

    荆襄之地,有百万流民造反。

    宁夏陕西之地,土官造反。

    四川之地,蛮苗造反!

    除此之外,各处自然灾害也是不断。

    水旱灾害以及地震频发,许多地方都在闹饥荒……”

    随着韩成的诉说,朱元璋的呼吸,又一次不自觉的加重了。

    韩成没有说这些的时候,他就知道,朱祁镇肯定留下来了一堆的烂摊子。

    现在,听了韩成的讲述,他发现真实的情况,竟比他所想像的更加严重!

    朱元璋再次升起了,捶爆朱祁镇的心思。

    不是他这个做祖宗的脾气不好,实在是这玩意太过于气人!

    朱元璋觉得,自己大明两百多年就亡国,朱祁镇这倒霉玩意,至少要消耗掉自己大明三十年国运!

    若不是出现这样一个玩意,自己大明说不定,还真的能熬上三百年!

    不仅仅是朱元璋,就连朱标这个时候,都停下了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不再记录了。

    开始在这里听韩成讲述朱见深的事。

    并为朱见深所面临的局面,感到揪心。

    “外患上面,也一样非常严重。

    西北方面,吐鲁番攻占了哈密卫。

    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地带,被蒙古给攻占。

    东北方面,建州女真崛起。”

    朱元璋拳头不自觉的握紧。

    他又想要锤爆朱祁镇了!

    “它娘的!!”

    朱元璋出声骂道:“这狗屁玩意,把好好的大明江山,都给折腾成啥样子了!

    咱咋猛的一看,都要赶上崇祯登基时,所遇到的局面了!”

    后面手中拿着鹅毛笔的朱标,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局面确实和崇祯登基时有些像。

    不过,真比起来的话,还是要比崇祯时期,好上太多。

    主要是大明的吏治,还没有坏到那个程度,文官集团没有彻底膨胀,腐朽。

    可虽然如此,朱见深遇到的局面,依然非常不好解决。

    十分棘手。

    以他的眼光去看,把自己带入到朱见深的角色中去,想要把这些烂摊子给解决,安稳的做上皇位,都没有那样容易。

    “成化帝继承皇位两三个月,上一任皇帝朱祁镇刚刚被下葬,他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

    门达此人在朱祁镇晚年深得宠信,为锦衣卫指挥使。

    此人也是夺门之变起家。

    李贤此人,也是很不错的,属于当初跟随朱祁镇亲征,少数在土木堡之变中,险死还生的人。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提拔李贤入内阁,用李贤力抗曹吉祥、石亨等人。

    朱祁镇临死之前,对李贤委以托孤重任,令其辅助太子朱见深登基。

    朱见深即位之后,李贤升任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