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九章 治死两皇帝,还能全身而退!论大明传奇神医

    第二九九章 治死两皇帝,还能全身而退!论大明传奇神医 (第1/3页)

    朱元璋拔出腰间天子剑,猛的一剑斩杀在了桌子上。

    也不管是不是他心爱的桌案了。

    这一刻,他的双目红很可怕!

    这时候,若是能来到正德朝,他一定会教教正德皇帝朱厚照,该怎么当皇帝。

    让他跟他太祖爷好好学学,如何和文官打交道。

    并教教那些文官们,什么叫做天威不可侵犯!

    送给他们,来自于太祖皇帝的温暖!

    这些狗东西,当真飞扬跋扈,竟然如此残害他的子孙。

    还是当了皇帝之后,大有作为的子孙!

    朱元璋越想,心中的怒火和杀意越是压抑不住。

    这些人,当真好狗胆!

    竟敢如此公然害死皇帝!

    还如此可笑的,从第二次落水到朱厚照身亡中间,隔了几个月的时间。

    在这过程里,不让落水之后,染了风寒的皇帝在南京治病,而是不顾舟车劳顿,来到了北平。

    治了几个月,落水得来的风寒不仅没被治好,还他娘的被治死了!

    得了风寒,竟然还能吐血而亡!

    可去他娘的吧!

    这些人是真敢啊!

    真是一点脸都不要!

    韩成看看那被斩掉一角的桌案,又默默的拉开了一些,和朱元璋的距离。

    话说,他也觉得挺可笑。

    这些人是真的一点儿逼脸都不要。

    若朱厚照是一体弱多病之人也就算了。

    一个能带兵打仗,自幼习武,正当壮年的皇帝。

    落了水,得了风寒,还这么久没被治好,因此送了命。

    皇帝想要找个外面的郎中来治病,还硬生生被杨廷和拦着,不让去找。

    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吗?

    也是,这若是再找一个外面的郎中,把病给治好了。

    那岂不是还要再来第三次落水?

    这太麻烦了!

    这事儿,看着就让人火大。

    也无怪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会被气成这样。

    以往看历史时,只能为这些人无耻的嘴脸,而感到气愤。

    但现在,想到自己可以在今后,带着老朱过去送温暖,韩成心情倒是好了不少。

    “这么说,太医院的问题很大啊!”

    再次开口缓缓的向韩成询问。

    在问这话时,他想起了发生在他洪武朝的一件事。

    这件事便是刘伯温之死。

    刘伯温按照原本来算,还是能再活上一些时间的。

    但是却被毒死了。

    是谁毒死的?答案是胡惟庸。

    胡惟庸又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来让刘伯温死的呢?

    是太医。

    太医院里有一人,和胡惟庸老早便交好。

    随着胡惟庸一路升迁,这人也一样是一路升迁。

    最终来到了太医院。

    并在弄死刘伯温这件事儿里,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当然,在刘伯温之死的事情上,他也是因为心里的一个大疙瘩。

    才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然他是有能力,把这个事情给叫停的。

    自己的洪武朝,尚且有这样的事情存在。

    那到了后面的朝代,尤其是出现了杨廷和那种,权倾朝野,能同时掌握外廷和内廷的人。

    连皇帝身边,都布满了奸细。

    那么太医院里的人听谁的,也根本不用再多想。

    “问题何止是不小!”

    听了朱元璋的话后,韩成的声音响起。

    对朱元璋的话进行了肯定。

    “问题已经特别特别严重了!

    其实真的算是来,从朱见深的时候,太医院就已经很烂了。

    而且父皇,若是从根子上论起来,这事你还有一定的责任。”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愣了愣。

    “这怎么又扯到咱头上来了?

    和咱有啥关系?”

    韩成道:“怎么没有关系?

    据记载,说父皇你把太医院这里,也立下了规矩。

    基本上就是太医死了,太医的儿子接替老子的班,继续为太医。

    虽然这后面,也会有从其他渠道进来的太医,对太医院进行补充。

    可是这套继承制度,也在向下运行……”

    说起这事儿,韩成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吐槽老朱。

    “父皇,你太喜欢弄世袭了。

    这玩意儿怎么说呢,虽然有一句话叫做门里出身,强人三分。

    可是虎父犬子的也多不胜数。

    并不是说老子在医术上厉害,儿子就在医术上也同样厉害。

    倘若真的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

    千古不变。

    那又岂能会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太医世袭这个事儿,除了这个,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那就是容易让那些有资格进行世袭的人,心生懒惰。

    不在医术上面下大功夫进行钻研。

    反正就算是不在医学上,下太大的功夫,也一样是太医。

    直接就站到了诸多学医之人,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最高点。

    那为什么还要再努力,再自讨苦吃呢?

    除了极少数人外,大部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

    这点儿,父皇可一定要改。

    不能再这样下去。

    按照我的看法便是,很多事情上,都不要搞世袭。

    优胜劣汰,有能力者优先,才是最好的。

    尤其是为官,以及治病救人的太医这上面,更是如此。

    一直世袭,那是真的容易害死人。

    会导致太医院的医学水平,严重下降。

    更为重要的是,一旦在一个位置上待的太久了,很容易就会多出各种各样的牵连。

    就像是一棵树,在这里扎根久了,根系就越来越发达。

    牵连就会越来越多,也就更容易被人控制。

    还是不搞世袭,只凭本事较高低的好。

    医术高明者,方可入太医院。

    如此才能在太医院里,汇集上一批医术最为高明的医者,用来治病救人,救死扶伤。

    而不是弄上一群酒囊饭袋,或者是受别人控制的人。

    不仅仅治不好病,有些时候,还会把皇帝把α恕�

    听着韩成在这当面吐槽,朱元璋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对对,韩成伱说的对!

    在这上面,咱又想当然了。

    咱一直觉得,当爹的优秀,医术高明,那么当崽子的肯定也会努力的学医术。

    打小就接触这事,肯定比别人知道的多。

    老子对儿子,也不会藏私。

    搞世袭的话,只会让后面的人医术越来越高明。

    可咱却忘记了考虑,这人是最容易懒惰的。

    一旦活得安稳,就容易不思进取了。

    就比如咱,咱现在想想,若是当初咱能吃饱穿暖,不,不说吃饱穿暖了,只是要能活下去,咱都不会造反!

    世上也只会有朱重八,而不会有现在的朱元璋。

    太医院这事上,你说的很对,咱这就记下来,马上就改!”

    朱元璋一边说,还一边走到桌案前,拿出纸笔,当场将这个事给记下。

    防止今后忘了。

    从此便可看出,他对韩成说的这事,是真上了心,也是真的想改。

    就朱元璋的这性子,若是寻常的人,给他说这些事,说他在这事上做的有多不好。

    他有很大的可能,就是听不进去。

    就算是真听进去了,那心里也不太痛快。

    真的下定决心更改之前,也会进行充分的调查,仔细的权衡,最终才会做这个事。

    想要让他如此干净利落的,将之给改掉,那是不可能的。

    当然,这同样的话让韩成来说的话,就大大不同。

    他不仅仅不生气,反而还会为自己的大明,经过韩成的提醒,又减少了一项影响不好的政策,而感到开心。

    这就是区别。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下来,经历了这么多的事儿。

    尤其是现在,韩成又真正的成为了他的女婿。

    朱元璋对韩成,变得越发了信任了。

    不说达到朱标的那个高度,但至少如今在大明,除了朱标,朱元璋的其余儿子在朱元璋心里,那论起来,都没有韩成高。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是通过韩成的讲述,他得知了这太医院在今后,都干出了啥事儿。

    所以在此时,接受起韩成所说建议,没有丝毫的不适。

    “说起太医院,就不得不说一下,刘文泰这个非常出名的太医。”

    刘文泰很出名?

    “这……莫非此人是咱后世的太医院里,出现的一位神医吗?”

    听到韩成的话,朱元璋对这刘文泰,顿时兴趣大增起来。

    能被韩成着重介绍,那说明很大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