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京师沸腾!朱元璋引蛇出洞,孙皇后有福了!

    第三一零章 京师沸腾!朱元璋引蛇出洞,孙皇后有福了! (第1/3页)

    “要召集地方兵马,火速前来了!”

    兵部侍郎于谦出声说道,声音沉稳。

    可仔细听的话,却又能让人从中读出一些焦急来。

    不过想想倒也能理解。

    年轻气盛,自以为是,偏偏又没有什么能力的皇帝,匆忙之间带着那么多的大军出发,御驾亲征。

    身边还跟着王振这个超级搅屎棍。

    偏偏的皇帝,还对王振言听计从!

    而他们所面对的敌人,又是也先这种,经历了多年杀伐,在草原之上拥有丰富战斗经验,又有极大权柄的人。

    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

    在这种情况之下,又岂能会有一个好结果?

    朱祁镇这个皇帝,真不是也先对手!

    在得知朱祁镇要御驾亲征之时,朝中但凡有些见识的人。

    都不看好他的这场亲征。

    真以为那瓦剌也先,会如同大明内部的这些人,因为他是皇帝就让着他?

    后面又有消息,接连不断的传了回来。

    得知朱祁镇,王振等人带兵亲征的途中,都做出了什么事儿来之后。

    于谦等人就变得更加焦急上火。

    哪有这般拿军国大事当儿戏的?

    现在,于谦他们所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朱祁镇,王振带兵从大同那边撤回。

    一路之上被也先围追堵截。

    可偏偏又没有从紫荆关入关,绕向了更远处的居庸关。

    于谦此时说,调集各地兵马,火速到北平这边,就是因为得知了这一消息。

    按照于谦之前所想。

    有张辅等人随军而行,就算是皇帝,王振再胡闹,也不会败得太惨。

    那至少也是能留下不少兵力。

    皇帝等众多人,也能够安然归来,有惊无险。

    可是现在,在听到了这一消息之后,于谦是真的坐不住了。

    不得不将事情,往最坏的地方去想。

    “廷益,冷静!”

    有人顺手拉住了于谦的胳膊,出声说道。

    这人名叫王文。

    此时为都察院右都御史。

    “令地方兵马,火速驰援京师之事,不能轻易提出。

    一旦提出,必然会遭受攻讦。

    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宦官毛贵,王长随这些王振的党羽,必然会趁机兴风作浪。

    对廷益进行攻击。

    廷益很有可能做不成事儿,又受到牵连。

    这等重要时刻,廷益你可要行事慎重,保存有用之身。

    万万不能因小而失大!”

    王文对于谦出声说道。

    言语之中带着关切和诚恳。

    于谦闻言摇头:“这些宵小之辈,就算对我攻讦又能如何?

    千之,现在就已经到了你所说的重要时刻了。

    不能再拖了!

    必须要有所反应了!

    我等在此之前,便是有这方面的担忧。

    所以一直未提调集地方兵马入京之事。

    现在情况已经变得紧急。

    一个弄不好,大明江山社稷就将危在旦夕!

    此时怎么还能再想着留取有用之身,以待将来?

    此时若是再不挺身而出,做出一些准备,那便也没了将来!”

    “廷益,慎重!”

    王文望着他面色严肃的说道。

    “我知你心情,可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慎重。

    前方最终消息并未传来。

    伱此时提出这等请求来,无异于直接宣告了陛下必然大败,局面糜烂。

    很多人,都对此有忌讳!

    也有很多人虎视眈眈,想要趁此机会来找事儿。

    廷益你此时一旦如此做,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那些人会像闻到了血的苍蝇一样,蜂拥而起。

    不可不察!”

    听了王文的话,于谦缓缓的摇了摇头,神色很是坚毅。

    “那又如何?

    该做事的时候,总要有人站出来去做事儿。

    不能因为怕这怕那,就畏缩不前,左顾右盼。

    若是平常,还可以多多思索,多看看局势。

    从容衡量利弊得失,从中尽可能的找出一个折中之法。

    尽可能做到两全其美,多方兼顾。

    可事情得分轻重缓急。

    此时,虽然没有确切的消息传来,你我并不知到底都发生何事。

    可凭心而论,依照你我真实的看法,陛下他们能落一个好吗?

    落不了!

    一场大败,在所难免!

    最好的情况,便是陛下,还有一部分人能够安然归来。

    可那些陛下所带领的兵马,也必然会损失惨重。

    那些,都是我大明的精锐。

    瓦剌也先这些年,实力越来越强,对大明也越来越不公平。

    陛下若是大败,也先那边必然会乘势入关。

    京师可就在这里!

    一旦破关,用不了多长时间,北平就会被重兵包围!

    这还是最好的情况。

    倘若……陛下等有所闪失,那情况将会变得更加严重。

    就目前来看,别管陛下这一次……能不能回来,情况都势必变得极其艰难!

    一场凶险大战在所难免。

    事关大明生死存亡!

    一个弄不好,大明便要在你我还在之时,遭受浩劫!

    无数百姓将遭罪,生灵涂炭!

    太祖高皇帝等人,起于毫末,奋起反击,花费了多少年,又死了多少人,才将北元鞑子给驱逐出我华夏!

    将丢失了两百多年的北方广大土地,重新收回。

    夺回了丢失了三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

    这才多少年?

    莫非我等便眼睁睁的看着,这等屈辱之事再次发生?

    看着神州陆沉?

    我等却因为一些蝇营狗苟,担心自己安危,担心自己利益受损,就在这里不去做最应该做的事?

    不去尽可能的来做一些准备,避免这等事情发生?

    不去想办法,避免太祖高皇帝等人,辛苦恢复的汉人河山,免遭涂炭?!

    衣冠南渡,汉室南迁!

    金人南下,宋室南迁……

    说不清的屈辱史,流不完的汉人儿女泪!

    这等事儿,我不愿意看到其发生!

    也忍受不了这种事发生!

    更不会因为担心马顺,毛贵这些宵小,就对我攻讦,就放弃最为正确的选择。

    我于谦若只是一介平民百姓,一介白丁,在这等家国大事上,自然不会多言。

    最多也只是在山河破碎,异族南下之时。

    想办法拉些人,尽自己的能力去保河山。

    杀狗贼!

    可我于谦并不是一介白丁!

    十年寒窗苦读,高中进士。

    多方历练,高居庙堂之上,现为兵部侍郎。

    居庙堂之高,就应该去考虑家国大事,考虑江山社稷!

    考虑大明众多百姓!

    该我出头的时候,就必须要出头!

    不求多少名利,只要能对得起这大明江山,不让山河破碎,不让胡马在这片大地上驰骋,耀武扬威就够了!”

    于谦的这一番话,把王文说的是免露羞愧之色。

    又着急,又难受,又有一些情绪激昂。

    心情十分复杂。

    “廷益,你知道我说的并不是这个意思!”

    于谦点头道:“千之,我也知道你说的不是那个意思。

    你也不是那样的人!

    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也是在为大局为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