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七章 给所有朝臣头上悬一把刀!对朱祁钰的补偿

    第三一七章 给所有朝臣头上悬一把刀!对朱祁钰的补偿 (第1/3页)

    北平城热热闹闹,一片欢腾。

    新帝将要登基的喜悦,冲淡了几天前朱元璋以雷霆手段,来对付王振同党,所带来的那种肃杀。

    奉天殿内,更是一片庄严隆重。

    各项仪式进行的井井有条。

    唯独那小小的、不足两岁,穿着一身迷你龙袍的朱见深,破坏了这庄严肃穆的氛围。

    和现在的这种场景,格格不入。

    很多人心里,都是异常的怪异。

    这么小的皇帝,在大明还是绝无仅有!

    若是在以往,有人敢提出建议,让这么小的皇帝继承大统。

    想要通过,可没那么容易。

    但现在不同。

    现在是朱元璋这个太祖高皇帝,亲自前来做出的安排。

    他们这些人谁敢不服?

    尤其是朱元璋这个太祖高皇帝,亲自给小皇帝朱见深换上冕服。

    并在礼官的唱和之下,抱着身穿龙袍的小皇帝,一步步走上前。

    把小皇帝放到那宽大的龙椅上后,就更加没有人敢有任何的异议。

    这是太祖高皇帝钦定的,说他是正统,他就是正统。

    在这方面,没有任何人能否定。

    别说太祖高皇帝这个时候。只是把朱见深这个,按照继承顺序,原本就应该来做皇帝的人,给扶上皇位了。

    就算是他从别的藩王后裔那里,找上一个朱家子孙,让他继承大统,哪也同样是合理。

    一旦定下,没有人能在正统性上,去对这个皇帝进行质疑。

    开国皇帝就是这么牛。

    小小的朱见深,坐在宽大的龙椅上,朱元璋在边上陪着他。

    接受来自于文武百官的叩拜。

    朱见深懵懵懂懂,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更不明白此时的他,取得了一个令多少人羡慕的成就。

    又少走了多少弯路。

    他的眼神,不住的往不远处的柱子旁站着的韩成望去。

    很显然,他是在怀念糖人了。

    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亲自定下朱见深的年号为成化。

    从明年起,改为成化元年。

    对于有这么一位小皇帝,很多朝臣,心里面也都很怪异。

    不过在看到了那位于群臣之首,身穿衮龙袍,站在那里的刚刚成年朱祁钰时,心里面又有了一些不一样的感受。

    有这么一个摄政王在,大明的朝政和权力运行,倒也不至于会变得一塌糊涂。

    成年的摄政王,还是比一个小孩子的皇帝靠谱。

    不过有很多人,心里面对于太祖高皇帝对朱见深的看重,感到很吃惊。

    做大臣的,没有几个是不聪明的。

    岂能看不出来太祖高皇帝,费尽心思让不到两岁的太子朱见深登基。

    又是设立摄政王,来维持朝政。

    后面等到皇帝朱见深年满十六后,再交还权力,开始亲政,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保证皇位在朱见深的身上。

    不至于出了什么岔子。

    有的人在心里面感慨,这太祖高皇帝,不愧是太祖高皇帝。

    对于正统这件事看的真重。

    就跟洪武年时,太子之位毫无疑问就是长子朱标的,其余人想都不要想。

    哪怕是懿文太子朱标英年早逝,那皇帝的位子,也只会传给懿文太子的儿子,而不会给其余的亲王是一样的。

    简直和现在他做的事,是一如出一辙!

    哪怕朱见深的年龄很小,根本不适合做皇帝。

    他也只会把皇位给朱见深,而不会给别的年龄更合适的人。

    但是有的人,心里面想的比较多。

    在想太祖高皇帝如此执拗的,非要将皇位传给朱见深,真的只是因为正统吗?

    就不能是他知道历史上朱见深,当皇帝干的很不错,所以才会如此?

    但不管这些臣子们,心里是如何想的。

    这件事就这样的被定下了。

    而朱元璋,也没有任何向他们解释的意思。

    一番隆重而又庄严肃穆的仪式进行过后,新皇登基大典已成。

    众朝臣再次山呼叩拜。

    朱元璋让人免礼之后,站在皇龙椅边上,按住腰间着天子佩剑。

    望着朱祁钰出声道:“朱祁钰!”

    朱祁钰闻言心头一跳,忙上前一步行礼道:“臣在!”

    “咱命你为摄政王,辅佐新皇处理朝政。

    新皇年满十六亲政之时,诸多权柄需交还,你意下如何?”

    这件事,虽然在此之前便已经有风声传了出来。

    甚至于太祖高皇帝,还亲自找他说过一些这方面的事儿。

    但是在此之前,却一直没有经过正式的场合。

    这个时候太祖高皇帝开了口,等于说直接把这事儿给定下了。

    有了今天这一遭,这事必然能成为定局!

    自己将会成为摄政王。

    虽名为摄政王,可是在新皇不不足两岁的情况下,手中的权力其实和皇帝比起来,也没差多少。

    等于说,自己能当十四多年的皇帝!

    算一下的话,自己爹当了十年皇帝,爷爷当皇帝当了十个月。

    自己比他俩人加到一块儿,干的时间都长。

    也真的不短了!

    这也算是在一个方面,强爷胜祖了!

    朱祁钰深吸一口气,压住心中的激动之情。

    “臣领旨!臣自会竭尽全力,行使该行使的权力。

    来使我大明安稳,国祚绵长,守住大明河山!

    也会在陛下年满十六之时,将该交还的全部交还。

    绝对不会有任何异想!”

    朱元璋闻言点了点头道:“行,咱记住伱说的话了。

    从现在起,你便是咱大明的摄政王!”

    朱祁钰与闻言,便再一次行礼。

    朱元璋指了指朱见深道:“这不仅是皇帝,也同样是你的侄子。

    你们两人,不仅仅只有君臣关系,还有亲人关系。

    血脉相近。

    咱重感情,最见不得的便是咱的子孙自相残杀。

    这事儿,咱容忍不了。

    咱也希望你们二人。能把关系处好。

    别到时间因为皇位的事儿,什么都不顾了,闹的生分,把很多事情都做的特别难看。

    如此,就和咱的初衷相违背了。

    这等事咱真不喜欢,也不愿看到这种事情发生。

    你明白咱的意思了吧?”

    听了朱元璋的话,朱祁钰忙又一次拜倒在地。

    “玄孙朱祁玉,谨遵祖宗之命,绝对不敢有任何的违背。

    玄孙对自己的位置,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就是摄政王,就是暂时帮助新皇处理朝政。

    绝对不会生出一些不该生出的想法。

    请太祖高皇帝明鉴。”

    朱元璋闻言,面露笑容道:“这点儿咱是知道的,咱也知道,你肯定能做到你说的话。

    不然,咱也不会让你来当这个摄政王。”

    朱元璋说着,便拍拍手。

    马上有人端来了一个红漆托盘。

    上面盖着明黄色的布。

    朱元璋将其接过打开,里面有着印。

    是这几天,抓紧时间让人制作出来的摄政王之印。

    朱元璋亲手将其交给了朱祁钰,让朱祁钰保管好。

    有了朱元璋当着朝臣的面进行任命,又有了这个印。

    朱祁钰这个摄政王,算是彻底的坐稳了。

    “于谦!”

    在处理了关于朱祁钰的事情之后,朱元璋目光一转,在群臣之中看到了于谦。

    出声喊道。

    于谦忙应声道:“臣在!”

    说着,就越众而出,来到了前方对着朱元璋行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