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八章 朱元璋:弄清楚,现在咱这个当太祖的,才是光脚的!

    第三五八章 朱元璋:弄清楚,现在咱这个当太祖的,才是光脚的! (第1/3页)

    “诸君,神州动荡!建奴逞凶!

    闯逆肆虐!

    我大明已到了危急存亡之秋?

    天子南幸,丢了都城,大明已失去二分之天下!

    此等时刻,本该上下一心,共同出力,众志成城,抵御贼寇,安定天下,再复河山!

    可怎奈当今陛下身边,出了奸邪小人,蒙蔽圣听,蛊惑君上!

    以至于当今圣上,误杀忠良之士!

    多少忠良,多少大明的肱骨之臣,惨遭屠戮!

    被抄家斩首!

    思之令人痛心!

    此等举动,当真是亲者痛,仇者快!

    而今,陛下身边奸邪小人犹在,假借祖宗显灵之名,来行此等残暴之事!

    我辈读书人,不能坐视不管!必须要讨个说法!

    以正视听!

    否则这大明,只怕要毁于奸佞之手……”

    南京城内一处院落之中,汇集着几十人。

    有人站在一处稍微高一点的台阶上,慷慨陈词,神情激动。

    “对!对!林兄说的对!

    这等时刻,正是吾辈读书人站出来之时!

    必须要请陛下,诛除了身边的奸邪小人!

    不可再如此乱来!”

    有人出声应和。

    但也有人为之担忧,怕真闹出什么事情来。

    毕竟多少官员,都被抄家斩首弄没了脑袋。

    变得摸不着头脑。

    他们这些人再闹,真的会有一个好结果?

    “诸君!我知诸君心中之忧虑,无外乎就是担心奸邪小人残暴,假借太祖高皇帝,以及当今圣上之名。

    来屠戮忠义之士!

    这等事儿诸君还请放心,之前那是人太少。

    朝中大臣,又被打了措手不及。

    所以才会如此。

    现在我等汇集上千人,乃至汇集数千人,一起声讨贼人,声势浩大。

    就算是那些奸邪小人,也不敢真的对我等读书人如何!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

    此等时刻,自当吾辈读书人站出来,为了大明,为了这江山社稷,尽一份力之时!

    圣贤书不能白读,更不能令圣人蒙羞!

    我等今日之举,完全是正义的,也完全符合圣人之道!

    符合至圣先师之教导!

    我辈皆是读书人,非同寻常,这么多读书人汇集在一起,禀承浩然之气!

    多凶残的宵小之辈,也自当退避三舍!”

    一番鼓动后,那些原本还有一些担心的人,很快就不太担心了。

    不少也变得慷慨激昂起来……

    相似的事情,在南京城以及南京城外的诸多地方上演。

    这些人有的只有三五人,有的则有几十人。

    多的有上百人。

    所说的话,大致也都相同。

    都是皇帝身边出现了小人,蒙蔽圣听,假借太祖高皇帝之名,行残暴之事,屠戮忠良。

    他们这些读书人,自当这江山社稷出一份力!

    如今大明风雨飘摇,局势动荡,很多人心里本就不安稳。

    而皇帝南幸之后,别的事情没有做,就先大肆屠戮一番朝臣。

    多少人都因此而丢掉了性命!

    其中不乏那些位高权重之人!

    有些人坐不住了,就想要通过这些读书人,来对朝廷进行压制。

    并顺便试探一下,朝廷的态度。

    如此做的这些人,大多都是有恃无恐。

    一来这事不是他们亲自做的。

    只是这些读书人在闹。

    二来则是这些读书人里,那很多人也同样是有恃无恐。

    读书人的地位高,影响力大。

    而且很多关系还盘根错节的。

    若是只几十个,甚至于上百个在闹腾,朝廷那边或许还能够动用一些手段,强行镇压。

    可是,这读书人若汇集到上千,乃至是数千,上万呢?

    崇祯皇帝,还有那假借着太祖高皇帝显灵而胡作非为的人,还敢不敢如同之前那般强硬?

    肯定是不敢的!

    真这么闹下去,朝廷必然大失人心!

    江南各地都要乱了!

    朝廷但凡还有点脑子,就绝对不敢真的对这些读书人,采取过于强硬的手段。

    而只要朝廷不采用强力的手段,那么就必须要给这些读书人们一些交代,满足他们的一些诉求。

    如此一来,朝廷的嚣张气焰,也就被打了下来。

    不敢在如同之前那般肆无忌惮的行事。

    同时,也能让他们这里,成功的试探出朝廷的底子。

    那么今后,在做事情时心里面就有谱了。

    一朝鲜吃遍天下。

    只要朝廷在这件事上露了怯,今后朝廷再弄出一些事情时,还可以把这帮子读书人给汇集起来。

    接着用他们做事儿!

    这些读书人里,好多看似精明,其实很多都读书读傻了。

    他们这边只需要提供一些钱财,给一些地位比较高的人,让他们一番的运作,说一些慷慨激昂的话。

    就能够将很多的人都给吸引过去。

    裹挟着他们做事。

    很多人甚至于还会自带干粮,他们连饭都不用花钱管……

    使用起来简直不要太爽利!

    而在南京城,以及南京城周围的这些事情,在相继发生着的时候。

    锦衣卫指挥使毛骧,也匆匆的前来见朱元璋。

    “上位,出现了一些情况。

    应天府城这里以及周围,有众多的读书人汇集。

    说是要向朝廷讨个说法。

    要求朝廷这边诛除一些奸邪小人。

    如今已经汇集起来了不少人,且正在朝着应天府城这里汇集……”

    毛骧将所得来的这些消息,告知了朱元璋。

    毛骧是从洪武年间来的,所以在说起南京城时,还是习惯性的以应天府城进行称呼。

    不得不说,毛骧这个第一代的锦衣卫指挥使,能力还是挺强的。

    朱元璋让他担任崇祯时空这边的锦衣卫指挥使。

    他迅速的便在原有的基础上,打造出来了一支可堪一用的锦衣卫。

    虽然因为时间短,论起规模以及好用程度。

    和洪武朝时相比,要相差的远。

    但现在,多少是能用了。

    在向上位禀告这件事后,毛骧就等着上位给他指示。

    在他想来,接下来上位很有可能就会下令,让他这边出动锦衣卫将这些读书人给抓起来。

    或者是将其驱散。

    反正是要想办法,不让他们真的汇集起来。

    这次他们人可不少。

    长明末时期的读书人数量,可比洪武时期要多得多。

    这么多的读书人汇集起来,开始闹腾,声势指定不小。

    还很麻烦。

    最好的应对办法,自然是趁着他们还没有闹起来之前,就把他们给压下去!

    朱元璋闻言思索了一阵儿后,却给出了令毛骧为意外的答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