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 隋王

    第三百二十七章 隋王 (第2/3页)

粮产翻了好几倍,即便有轻徭薄赋的政策,所纳粮税也堪比有着鱼米之乡的江南地区。

    现在的禹州,工商业极度发达,利通天下,种植业和畜牧业也同样冠绝周边行省。

    在这里,无论是种田还是做生意,亦或者进城干活,工农商三者,只要踏实肯干,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比起陆晨主政两州之前行尸走肉一般看不到任何希望的过去,现在的生活简直是神仙一般的日子。

    不仅如此,由于隋、禹两州商业发达无比,商人本身流动性很大,把两州施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的信息传递了出去,立马就吸引了各地行省遭了难的百姓迁徙过来定居,而当地官府来者不拒,不管来多少人都照单全收,登记造册。

    以至于两州的人口不断暴涨,进而更大幅度地激发了这里的潜力。

    两州地域灵气本就极为浓郁,加上大量人口投入开发,各种作物和农畜的产量飞速飙升,在不断的正向循环中,这里的发展速度丝毫不下于京畿之地,甚至犹有过之。

    这也是姜承婉让陆晨来禹州开府建衙,而不是去等级更高的行省治所的原因。

    因此,现在陆晨主政两州的情况,和上一次殚尽竭虑,差点累死在任上的情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现在的他手握拥有海量钱粮和军备的隋禹两州,又有极高的民望,几乎全民一心,无论是经济潜力还是战争潜力都极度爆表,还有七省之地的军政大权,手持人皇剑…

    几乎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

    掌握如此恐怖的资源,他能做的事简直不要太多。

    而他在进入禹州城守府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考朝廷的大体框架,建立凌云府,把带来的一众文武一一任命,让七省最高权力机关尽快运转起来。

    凌云府的长史则由夏言担任。

    在陆晨紧锣密鼓地布政地方时。

    隋州城,隋王府内。

    “王叔。”

    一个身着只有皇族才有资格穿的玉鳞袍的年轻人皱着眉,对高坐在主位上的隋王苦口婆心地道:“如今奸臣当道,国贼乱政,天下动荡,民不聊生,大夏已有倾覆之危,正是我辈皇族子孙挺身而出,共赴国难之时。”

    “无数仁人志士聚集在楚王麾下,名门义族倾囊相助,五位国公甚至倾尽家资,只为协助楚王起兵北伐,正君讨贼,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否则任由那陆贼和沧溟王倒行逆施,天下将再无我等有识之士的立锥之地。”

    “王叔如今身处逆臣腹地,正好助我等暗中行动……”

    然而还没等他说完,身形肥胖的隋王便冷斥一声,怒喝道:“住口,你这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徒,本王乃是隆安帝亲封的王爵,先帝与当今圣上不仅从未薄待于本王,反而多有恩宠,本王岂能如你所愿,与楚王那反贼合流,行谋逆之事?如此忘恩负义之举,本王岂能为之?!”

    “本王观圣上自掌权以来,处处以国事为先,勤政爱民,施行仁政,功及四海,德耀九州,有圣君之相,陆少保和沧溟圣王也都是国之栋梁,对大夏忠心耿耿,竭心尽力,和陛下勠力同心,以期极盛之世,何来奸臣乱政之说?”

    听到这话,那年轻人顿时傻眼。

    “王叔…你……”

    一副怀疑人生的模样。

    啥?

    我方才没听错吧?

    隋王居然…在给现在的朝廷,给女帝和陆贼以及沧溟老贼歌功颂德?

    不是

    这不对吧?

    禹王惨死,隋禹两州被陆晨和他留下的门生搞得乌烟瘴气,世家大族死的死,逃的逃,让那些卑贱的黔首、泥腿子倒反天罡,隋王府当初主动交出了一大堆家产,连隋王本人都亲自去一些黔首家里赔礼道歉,倒贴田亩恳求原谅,并且没有涉及袭杀陆晨的阴谋,这才躲过女帝清算……

    紧接着,天策府改制,更改皇族在封地的待遇,隋王首当其冲,利益受损最大。

    按理说,平白无故蒙受如此大的损失,遭受如此奇耻大辱,隋王应该对现在的朝廷极度反感,会极力配合他们推翻女帝才对,怎么会是这么个反应?

    这不合常理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