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徐达让叶大人名震朝野,朱元璋的临时工生涯!

    第171章:徐达让叶大人名震朝野,朱元璋的临时工生涯! (第2/3页)

   胡惟庸听后拱手道:“殿下,魏国公这一年以来,也一心兵事,为的就是一雪前耻。”

    “敌人可以知耻而后勇,我泱泱华夏之将帅,更能知耻而后勇。”

    “臣相信,魏国公这一次不仅可以一雪前耻,还能大捷而归!”

    朱标点了点头,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想到这里,朱标直接下旨道:“传旨兵部,令延边诸卫大军,先行抽调精锐驰援雁门,仍以魏国公徐达为帅,从玄武湖大营京军之中,抽调精锐,即刻北上。”

    胡惟庸领命之后,当即跪拜道:“臣领旨。”

    可他站起身来之后,却没有立即去兵部,而是用关切的语气问道:“殿下,既然雁门县不久之后就有战事,陛下乃万金之躯,自应即刻回朝才是。”

    “陛下,可有消息传回?”

    朱标听着这么一个问题,他心里也担忧无比,但他的担忧绝对不能表露出来。

    甚至连没有他爹消息的答案,都不能告诉胡惟庸,谁知道这些人到底是个什么想法。

    也就在朱标想办法搪塞之时,在门外候着的太监便立马跑了进来,还当着胡惟庸的面,附耳朱标说了一句胡惟庸一个字也听不到的悄悄话。

    朱标听后,也只是淡淡的笑了笑后,就对胡惟庸严谨道:“胡卿,伱先不忙去兵部传旨,此事明日早朝再议。”

    “孤还有要事,胡卿回去吧!”

    胡惟庸听后只觉得莫名其妙,但也对太监说的这句悄悄话,好奇到了极点。

    到底说了一句什么样的悄悄话,才让太子殿下收回旨意,硬要把十万火急的事情,拖到明天早朝再说?

    不仅如此,还直接对他这个宰相下了逐客令?

    可即便他再怎么好奇,还得按太子殿下的逐客令行事。

    胡惟庸走后,朱标这才召见了风尘仆仆的锦衣卫信使。

    东宫书房之内,

    这名锦衣卫信使,真就是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跑了过来,为的就是早日把信件亲手交到太子殿下的手里。

    而太监之前对朱标说的那句悄悄话,就是他让太监传的话‘陛下亲笔急信,必亲手交与殿下,不得有第三人在场’。

    也就在太监懂事的从外面关门之时,锦衣卫信使这才从怀里拿出信件道:“殿下,这是陛下亲笔信。”

    朱标接过信件之后,还是没有立即打开,只是立马问道:“陛下何时回来?”

    “陛下和毛将军他们押运着十大车的货物,最起码也要一个月才能回来。”

    朱标点了点头之后,就让他下去休息了。

    也就在这名锦衣卫信使离开之后,朱标这才打开了朱元璋写给他的亲笔信。

    信件内容:“标儿,”

    “雁门知县叶青提议,你徐叔带领大军不直接支援雁门,从开平卫出关,以达到绕后包抄,聚歼敌军于城下的目的。”

    “爹以为此计可行,如果运去好了,还能追到和林去,找回传国玉玺!”

    “爹也有信送给你徐叔,你徐叔一定会在次日早朝谏言,不论朝中大臣如何,你一定要配合你徐叔,让此提议,成为此次北伐的战略国策!”

    “.”

    朱标看到这里,立马就明白了怎么回事。

    很显然,他爹以郭老爷的身份和雁门县知县叶青相处得不错,都已经聊到战略国策上了。

    传国玉玺四个字的分量,在朱元璋这里很大,在朱标这里也很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