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叶大人再披李世民亲赐明光铠,太子朱标智斗老丈人和宰相!

    第209章:叶大人再披李世民亲赐明光铠,太子朱标智斗老丈人和宰相! (第2/3页)

也是暗自夸了二人一句懂事。

    朱标轻轻点头道:“胡相和孤想到一起去了,孤有一计,还请二位爱卿听听是否可行。”

    胡惟庸和吕本果断行礼道:“还请太子殿下示下!”

    朱标也不继续端着,直接就叫人拿来了北境边防地图股。

    朱标指着地图道:“就雁门关的位置来看,大同府最近,其次便是太原府、平阳府、延安府。”

    “孤以为,我们可差四府驻军随时做好驰援准备,另派将领于长城望楼观战。”

    “如有城破之险,便立即支援,太原、平阳、延安三府兵马最快需两日才能达到,但大同府的兵马,半天就可以抵达。”

    “如果没有城破之险,他们也可以随时回报有用的消息,让孤随时掌握雁门战局!”

    说到这里,朱标又立马看向雁门县的方向,目光变得深邃无比。

    与此同时,他又心中暗道:“叶青,让孤看看你这个拉皇帝壮丁的叶大人,到底有多少斤两。”

    “或者说,看看你的斤两,值不值得孤让你这拉皇帝壮丁之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也就在朱标如此暗自盘算之时,吕本和胡惟庸也在心里打着他们的如意算盘。

    吕本认为他完全可以将计就计!

    首先,他完全不在意朱元璋的死活,也可以说朱元璋死了,朱标直接登基,对他这个国丈还更好。

    他只是想通过回报的消息,看看这个有本事把化名‘郭瑞’的皇帝陛下留在雁门县的叶大人,到底有多少斤两。

    或者说,看看他的斤两,值不值得他吕本拉拢。

    当然,就算值得拉拢,他也不是为了自己拉拢,他是为了帮他女儿未来给朱标生的儿子拉拢。

    但他必须要知道叶青到底有多少斤两才行,毕竟拉拢叶青,就等于与所有淮西勋贵为敌。

    这是一笔需要下血本的买卖,必须利润足够丰厚,才值得他吕本下这么一个巨大的血本!

    也就在吏部尚书吕本打定这么个主意之时,胡惟庸也盘算好了。

    他也认为可以将计就计!

    他胡惟庸也不在乎朱元璋的死活,只要朱元璋不被外族活捉,不丢中原王朝的脸就行。

    不仅如此,他也认为朱元璋死了,朱标登基对他更好。

    他虽然不是什么国丈,但在他看来,拿捏朱标总比拿捏朱元璋容易得多。

    对他来说,最好的结果就是叶青和朱元璋一起为国捐躯,退而求其次的话,便是二人随便阵亡一个!

    朱元璋要是阵亡在边关,叶青一定是个死!

    叶青要是直接阵亡的话,也算是为他们这帮人除了祸害,还等同于斩断了朱元璋的一只手臂!

    不论是哪一种结果,对他胡惟庸来说,都是包赚不赔的买卖,顶多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

    当然了,备边是必须的,在城破之前去支援也是必须的。

    他要的是如今已成肥肉的雁门县,落入他胡惟庸的口袋,而不是落入北元的口袋。

    就雁门战局来说,在他胡惟庸看来,唯一的赔本结果,就是雁门防守战大胜,叶青的表现还足以让人惊叹!

    因为他知道拉拢叶青没有希望,他们和叶青之间,唯有敌对一种关系!

    叶青升官就等同于他们赔本,叶青进入朝堂的话,他们就更是赔大了!

    胡惟庸不希望他赔本,但也知道有赔本的风险,不论怎样他都可以通过传回来的消息,实时掌握雁门战局!

    只要实时掌握战局,就可以实时随机应变!

    胡惟庸想到这里之后,便立马笑着用拍马屁的语气道:“太子殿下英明,此计甚妙!”

    胡惟庸话音一落之后,吕本这才行礼道:“臣附议!”

    朱标看着眼前的二人,目光先是看了看吕本,然后又看了看胡惟庸。

    对于这个谨慎小心的老丈人,他还暂时看不透,但胡惟庸的心思,他可是看得透透的。

    当然,他也想不到胡惟庸竟有‘朱元璋死了才好’的想法!

    但他却知道他胡惟庸以及大部分的淮西勋贵,都希望叶青死在战场上,不过他并不准备拆穿。

    朱标看着胡惟庸这张三分带笑的脸,他知道他在掌握雁门战局之时,胡惟庸也能跟着掌握雁门战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