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朱紫巷的嚎啕哭声,第一只鸟飞了!

    第三百一十章:朱紫巷的嚎啕哭声,第一只鸟飞了! (第1/3页)

    天色渐亮。

    早朝结束,百官从奉天殿鱼贯而出……

    交好者,三三五五结伴而行。

    “应该快放榜了吧?”

    “我可押了全家八成活钱,三倍的赔付率,这回赚了,之前督查的损失就全都赚回来,还能小赚一点。”

    “大家都一样,哈哈……”

    ……

    “赵大人!”

    礼部尚书赵翥听闻身后喊声,苦笑转身,一群官员围上来,纷纷开口,打听消息。

    胡惟庸、李善长停下脚步。

    就连刘伯温也好奇顿足,站在不远处旁观。

    不管有没有参与押注。

    此番事情闹得这么大,众人想不关注都不行。

    赵翥一一应付不来,抱拳回复,“各位大人,我也不知……”

    自从押注事情出现后,朝中百官纷纷参与。

    他就马上请示皇帝,做出决定,阅卷流程中,三阅拆掉考生籍贯密封的评阅程序做出改变。

    过往,三阅拆掉考生籍贯密封,再次评阅,主要是为平衡地域差距,照顾一些科举比较落后的地区。

    本届春闱,没这道程序。

    因为有太多官员,参与押注。

    且都是当朝大员。

    若拆掉密封,科举的公平性,太容易被这群牵扯利益的同僚左右。

    ……

    除此之外。

    他还下令阅卷官进行封闭式阅卷。

    不得与外界产生任何接触。

    这么安排,也是没办法。

    朱四郎若是没藏拙,考入十甲。

    这群利益受损的当朝同僚,为了自身利益,完全有可能干扰科举公平性,把朱四郎排到十甲之外。

    他绝不容许这种事发生。

    身为太子系,太子的支持者,他也不愿朱四郎风头太盛。

    但科举的公平性、正义性更需要确保。

    若他今天为对付朱四郎,毁掉科举公平性。

    就是毁掉太子的江山。

    ……

    百官听着,面露失落,暗骂一句迂腐,纷纷离开。

    ……

    “伯温兄……”

    刘伯温刚提步,喊声传来,顿足转身……

    李善长含笑靠近,做了个请的手势,边走边说:“大伙儿都判断朱解元此番会藏拙,伯温兄呢?”

    话中,余光瞥视。

    洪武八年,若非朱四郎。

    胡惟庸就得手了。

    他很了解刘伯温,救命之恩,刘伯温一定铭记于心。

    当前,满朝文武,刘伯温算是朱四郎在朝堂上,唯一的支持者。

    当然,还有徐达。

    刘伯温笑着转头,“以朱四郎才学,若不藏拙,考入三甲应该不是问题……”

    皇帝的磨刀计,绝不能告诉李善长。

    李善长笑笑。

    这不等于没说嘛。

    谁不知,朱四郎的才学,不藏拙,考前三,乃至再考个甲等第一名都没问题!

    老滑头!

    ……

    阁楼。

    “阿姐,你和姐夫准备好没,这么拖拖拉拉,人家大哥、大嫂都准备好了!”

    徐膺绪催促声传入时。

    徐妙云正给朱棣整理衣服,闻声,不由被逗笑,微微仰头,“准备好了吗?”

    “还敢问?”

    徐妙云情不自禁想到从土桥村出发的前一夜。

    俏脸瞬间红扑扑,低头,怂了吧唧道:“不敢了……”

    朱棣笑着把人圈在怀中,下巴压在发顶,闻着发丛淡淡花香,沉默一会儿,宽慰:“我知道,这几天你一直担心……”

    尤其昨晚,在东宫吃饭后。

    妙云隐藏的再好。

    可两人相濡以沫,朝夕相处这么长时间,孩子都给他生了两,他怎么可能察觉不到。

    “放心吧,没人能伤害我,我更不容许,任何人伤害你们三人……”

    ……

    “我首先考虑的,永远是我们这个家,为了我们这个家,我会做任何事,包括不择手段……”

    这个家是他最后的底线。

    如果有人触碰到这条底线,他会做任何事情。

    哪怕牺牲天下人。

    本质上,他没金陵百姓盛赞的那么好。

    搞乡土村社的初衷,并不是为了造福所有人。

    只是想让自己过得好一点,想要土桥村,待他和妙云如亲人的乡亲们过得好点。

    ……

    “嗯。”

    徐妙云紧紧环抱朱棣的腰,轻嗯一声。

    此时,特别安心。

    朱棣低头,笑着提醒:“以后少操心,操多了心,要是你提前变老,可别怪我喜新厌旧……”

    噗!

    徐妙云被逗笑,张嘴在朱棣胳膊咬了一口。

    “两小家伙看着呢!”

    徐妙云俏脸红扑扑转头,就见两个小家伙,爬在婴儿床内,四只黑豆豆大眼睛,顺着婴儿床护栏缝隙,好奇看着……

    “不许看!”

    娇叱一声,忙从朱棣环抱中挣脱出来。

    走到婴儿床边,抱起两个小家伙。

    脸红红,故作若无其事,“走吧。”

    ……

    两人从阁楼出来,就见妙音、辉祖等人全都在阁楼外等着了。

    下阁楼。

    徐增寿就抱怨,“都一样是成婚,大哥、大嫂就没姐夫你们磨磨蹭蹭,你们在做什么?”

    李渔、徐妙音笑着低头。

    朱棣没好气瞪了眼。

    徐辉祖忙笑着招呼,“快点走吧,现在去了,也只能在外面等着。”

    一群人说说笑笑,分别上了马车。

    徐府孩子们,全员出动,惊动了朱紫巷各府。

    马车尚未驶出朱紫巷,各府女眷听到动静,跑到府门外观望……

    “毛阿六赶车,就意味,朱四郎也在其中!”

    “朱四郎亲自去看放榜,可是头一回!”

    “会不会咱们猜错了,朱四郎没藏拙!”

    “不可能!不可能!这个时间点才出发,肯定不是去看放榜!”

    ……

    各府女眷脸微微泛白。

    纷纷找各种借口,安慰自己。

    ……

    马车驶出朱紫巷,徐妙云撩起帘子一角,扭头向后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