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刘伯温:某些人可能会后悔眼红,启程!

    第三百二十一章:刘伯温:某些人可能会后悔眼红,启程! (第1/3页)

    坤宁宫。

    “娘娘,婢子怎么能让您……”

    马秀英梳妆台前,明霞着急起身。

    马秀英笑着按住明霞,“好好坐着……”

    话中,帮明霞摘下发簪,秀发在后背铺开,“以前都是你给我梳头,明月离宫后,你刚来,才十二岁对吧?”

    ……

    这小姑娘,十二岁时,被她挑中,带到坤宁宫。

    当时之所以挑中明霞。

    还是无意间发现,明霞吃饭的动作。

    其他接受调教的小宫女,吃饭都会剩一些,只有这个小姑娘,吃的干干净净。

    掉到桌上的米粒,都会悄悄捡起来,偷偷吃掉。

    当时,负责教明霞她们学习礼仪、知识的女官,发现了,还狠狠教训了明霞。

    老女官是元朝宫廷女官。

    明霞这种行为,在宫廷礼仪规矩中,是绝不允许的。

    那时明霞才十二岁,手被戒尺打肿了,都咬牙不认错。

    就因为无意间撞见了这一幕,所以选了这个小姑娘。

    她和重八,可没那么多讲究。

    也相信,一个小丫头在宫中养了好几年,不说吃的多好,但肯定能吃饱,还能珍惜每一粒粮食。

    品性一定错不了。

    事实证明,她选明霞是对的。

    这小姑娘,一直都把她当母亲一样对待。

    她高兴跟着高兴,她不高兴也跟着悄悄难受。

    ……

    “一梳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三梳儿孙满地……”

    明霞听马秀英边梳边含笑说的话,大眼睛不由通红,不争气蒙上一层水雾。

    虽然从小生活在宫里。

    但她也知道。

    这是母亲才会为女儿做的事情。

    “娘娘……”

    小嘴一板,哽咽声传出,“我不嫁了,我想留下来伺候娘娘一辈子。”

    马秀英笑着瞪了眼,“说什么胡话,新郎官已经在我给你们的宅子里等着,老四和妙云他们这会儿恐怕都到了……”

    张武品性纯良,是个不错的人选。

    其实,至少比毛骧强。

    当然,现在的毛阿六也不错。

    明霞现在嫁过去,身份地位是低微了点。

    可有老四带着张武,将来少不了一份好前程。

    ……

    片刻后。

    马秀英停下手中动作,从自己的梳妆盒中,拿出一根簪子,给明霞插上去,“好看,张武这毛头小子,娶了我姑娘,这是他这辈子最大的福分。”

    噗!

    明霞眼红红的,忍不住破涕为笑,“他遇到殿下,才是最大的福分。”

    要不是遇到殿下。

    就无法进入皇爷眼中。

    他们也不可能有这段缘分。

    马秀英不由笑了,向开着的窗口看了看,天色已经黑了,“天黑了,该走了,往后的人生,要靠你自己走,靠你自己经营,记住,女子遇事要坚强,待人要柔……”

    明霞认真听着。

    马秀英把明霞送出殿门外,就转身。

    转身刹那,眼微红。

    明霞哭着在几名宫女搀扶下,给马秀英磕头,然后又在宫女搀扶下,上了早等待的马车。

    一名宫女、一名太监,赶着马车驶离坤宁宫。

    明霞坐在马车内,撩起帘子,不舍向后看……

    马车驶出宫院时,一直背对站在门口的马秀英转身看来。

    明霞顿时哭的稀里哗啦。

    她知道,皇爷和娘娘是真的把她当家人看待。

    马车行至御书房前。

    “停车。”

    坐在外面的宫女撩起帘子探头进来,羡慕看着。

    她们放出宫,陛下、娘娘虽然也会给赏赐,可没明霞姑娘这种待遇,娘娘亲自为梳头,还从皇宫出嫁。

    “我想给皇爷磕个头。”

    明霞声音响起,宫女连忙扶着明霞下车。

    在御书房外阔地,磕头后,又上马车离开。

    ……

    御书房内。

    领班老嬷嬷,见朱元璋放下折子,揉眉歇息,笑着说:“皇爷,刚刚送明霞出宫的车经过,明霞在外面,给皇爷磕头了。”

    朱元璋笑笑,“还算有良心,以前替皇后抱怨,发牢骚,说咱坏话,咱就不计较了。”

    值守的宫女太监不由低头笑了。

    十分羡慕明霞。

    ……

    明霞出宫马车,刚好碰到了下朝的百官。

    百官目视马车缓缓远去,纷纷议论。

    “这事情也太突然了,张武算个什么东西!”

    “一个总旗!竟然把皇后娘娘的贴身侍女娶走了!”

    “因为这个张武是朱四郎身边的人!”

    “哼!是不是朱四郎身边的一条狗,往后都高贵!”

    “可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现在朱四郎是太子呢!”

    ……

    刘伯温不由皱眉。

    明霞被皇帝、皇后,许配给燕王一个总旗级别亲兵,这件事今天传开后,就在百官中,引发强烈震动。

    在百官看来,这是皇帝、皇后对燕王的一种信任和喜爱。

    一些人,对燕王的态度越来越恶劣了。

    这是因为恐惧!

    因为这些人越发清晰感觉到,燕王越受重用,他们的利益越有可能受损。

    这些人就没想过。

    有这样一个人,能为大明带来多少好处?

    这些好处,最终是所有人受益。

    若非陛下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想把燕王留在大明,想让太子和燕王这对兄弟,磨合好。

    恐怕,燕王早离开大明了。

    或许,没有朱四郎的大明,还是大明。

    但他可以肯定,一定是大明的巨大损失!

    陛下的安排,他知道一些。

    等燕王拿下东番,剿灭倭寇,大明重开海贸,恐怕某些人还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