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观摩团开始沉默,压抑!

    第三百五十六章:观摩团开始沉默,压抑! (第1/3页)

    目视所及。

    前方视线中,出现一片红砖瓦顶房舍。

    还有很多人正在营建新的房舍。

    蓝玉对这种红砖瓦顶并不惊讶,土桥村家家户户都是如此,他和沐英在土桥村停留一日,还住过这种房舍。

    可建安这是做什么?

    他是武将,来福主要目的是观摩朱老四的私兵建设情况。

    但临行前,也对建安做过了解。

    福建有名的贫穷县。

    一个贫穷县,大兴土木?

    何况他注意到,百姓虽然衣服打着补丁,破破烂烂,可脸上并没有饥色。

    “王爷,这是……”

    朱棣顺蓝玉手指方向看去,随即笑道:“这是商贾们在建安建设的货栈……”

    这些货栈有点像后世的物流货仓。

    福建有两个这样的地方。

    一个是建安,一个是闽县。

    建安乡土村社建成后。

    今年开始,建安邻县一些村庄开始自发效仿。

    并且,叶茂今年批准的一千个乡土村社,有一半集中在建安附近。

    叶茂此举,有做给他看,积极向他表明态度的一面。

    对此,他也没有阻止。

    先集中在建安附近搞,也有好处。

    更接近建安,可以更好参考建安乡土村社。

    如此一来,以建安为中心,乡土村社的发展速度很快。

    士绅帮忙搞,百姓自发搞。

    商人的嗅觉都是很灵敏的。

    敏锐察觉到,接下来福建北部,将会以建安为中心,百姓最先富裕起来,同时,乡土村社建成,人力、物力的动员也更加便捷。

    建安先建成乡土村社,已经奠定了区位优势。

    “商贾们想把生意做强做大,有能力的就纷纷来建安建立货栈,一边满足现在做生意,一边也为将来抢占先机。”

    蓝玉点头。

    他虽然不懂做生意,可朱老四这么解释,他很容易就能听懂。

    和打仗其实一样。

    领兵将领谁能预判战局发展走势。

    抢先在一些关键位置布置兵力,就能占据先机。

    “王爷,这么说来,建安的发展情况,是不是比闽县都好?”

    朱棣闻声转头。

    一个年轻官员。

    他并不认识对方。

    方孝孺忙介绍:“殿下,这是铁铉,来福考察前,在凤阳担任县令,搞乡土村社。”

    朱棣眼底诧异一闪而逝。

    原来是铁铉。

    没想到老头子和大哥,竟然把凤阳老家的乡土村社建设,交给铁铉。

    这是个有本事的人。

    ‘他’靖难路上,差点死在此人手中。

    一个允文允武的官员。

    朱棣收敛思绪,笑着摇头:“闽县的货栈建设要比建安规模更加宏大,闽县不但有先建成乡土村社的区位优势,更有对外海贸的区位优势,等咱们去鸡笼屿时,要从闵安镇出发,你们就能看看闵安镇的繁华了……”

    铁铉深深看了眼朱棣,点点头。

    “王爷,下官盛庸。”又有一名年轻官员自荐后,好奇询问:“这么大规模大兴土木,会不会加重百姓负担?”

    观摩团众人全都看向朱棣。

    即便是蓝玉,这些年读史也知道,历朝历代最忌讳大兴土木。

    隋炀帝不就因此而亡国吗?

    朱老四太能折腾了。

    现在,金陵城有些人已经冷嘲热讽,说朱老四类如隋炀帝。

    “不会。”朱棣指了指百姓,“我们建安百姓巴不得大兴土木呢……”

    他没搞地产。

    这也不是官府行为。

    是豪强商贾,为商业自发进行的行为。

    建安官府只是在其中扮演沟通监督角色。

    负责划定一块,集中建设货栈的区域。

    然后组织被划定区域百姓选出代表,和商贾进行谈判,确定迁徙补偿事宜。

    为了这件事,开春后,他还专门派蒋进忠回建安。

    主要是帮百姓争取更大利益。

    ……

    他虽然没打算搞地产。

    但商业催生下,发生的规模较大的地产交易,他还是乐意见得的。

    “在这次大兴土木中,豪强商贾需要雇佣很多百姓,大量财富从豪强商贾手中流向城内百姓手中,流向乡土村社中,烧制砖石的百姓手中,未来货栈建成,更多海贸货单,会分配到乡土村社手中,商贾也会雇佣更多城内百姓,城内百姓因雇工身股制,将会得到更丰厚回报……”

    未来,给有钱人家当家丁,绝不是城内百姓最好的出路。

    ……

    “等接下来几天,我们去农村观摩,你们就能看到,商业对乡土村社的刺激、引导效果,多么强大。”

    众人听的津津有味。

    恨不得现在就去建安的农村看看。

    方孝孺拧眉担忧道:“殿下,建安的商业如此活跃,百姓会不会全都去种植桑树、棉花这样的经济作物,而造成庄稼作物种植面积减少……”

    他不是杞人忧天。

    建安一地如此没什么。

    可如果整个福建,整个大明,全都去追求种植经济作物,一定会造成粮荒!

    当初他提议太子爷,应该试着搞雇工身股制,是不是有些盲目冲动了?

    建安活跃的商业行为。

    让他有些害怕。

    朱棣笑着打量方孝孺。

    方希直现在年轻。

    这些年,在江宁县俯身参与到乡土村社建设中实干。

    并未像历史那般顽固保守。

    他提出的问题,也十分中肯,直击要害。

    这么保持发展下去,肯定能成为大哥、雄英治理大明的得力干将。

    “你的这种担忧很有道理,不过并不是没有办法规避,建安在建设乡土村社期间,已经对土地进行了评级,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中等土地只能种植粮食,这是建安县府定下的铁律,最差的下等坡地,也只能种植棉花之类经济作物,不准栽种桑树……”

    改稻为桑这种蠢事。

    他真不知,历史上,嘉靖年间的官员怎么会犯如此致命且蠢的错误。

    朝廷手中握有的山林有多少?

    把那些山林比较平缓的坡脚区域,伐木种植桑树,难道不行吗?

    “我们建安已经批准百姓,在归属朝廷的山林内,划出部分区域,改种桑树。”

    练子宁立刻追问:“建安百姓使用朝廷山林,建安县府,要向百姓收缴税赋吗?”

    “没有。”

    “难道就白用?”朱棣话音刚起,就被齐泰打断。

    朱棣也不生气,笑道:“你们都是官员,应该很清楚,新税种一开,将来地方官员为了敛财,恐怕会层层盘剥加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