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兵!

    第三百六十章:陆军第一镇,天下第一强兵! (第1/3页)

    张武有些诧异。

    明霞一直把娘娘和陛下当父母看待,嫁给他,出宫也两三年了。

    这种感情也并未变淡。

    只是,明霞到底只是娘娘身边的宫女。

    离宫后,为了不给娘娘抹黑,很少在外人面前提及娘娘,只有在家里,逢年过节替娘娘祈福。

    这回观摩团要来。

    明霞早些时候,听闻消息就十分高兴。

    可怎么从福建回来,却让他亮亮拳头?

    明霞微微生气道:“观摩团里面有些人,表现的有些得寸进尺颐指气使,好像殿下欠朝廷好多……”

    她是个女人。

    虽然懂得不多。

    但也懂得人与人交往。

    两个人交往相处,如果一方付出一点点,却总觉对方亏欠自己很多。

    就理所应当得寸进尺,颐指气使,索要各种回报,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贪婪。

    那么这两人绝对要闹掰。

    “我觉,这人和人相处,与殿下和朝廷相处也是一样,其实咱们在殿下身边,看的清楚,朝廷并没有给殿下多少帮扶支持,即便有,殿下给朝廷的回报也足够了。

    可现在,观摩团中有个别人,就理所应当觉得,殿下的回报远远不够,得寸进尺……”

    朝廷给了殿下什么?

    一个海贸权罢了!

    殿下回报朝廷一个日渐活跃,富有色彩的福建。

    帮朝廷剿灭海盗。

    这买卖,朝廷可以说,早赚翻了!

    那些总想着让殿下回报更多的人,怎么不扪心自问。

    若是朝廷把他们派来,就算给相同的支持,他们能给朝廷这么大回报吗?

    “殿下和朝廷的关系,皇爷在,那是父子、君臣关系,将来皇爷和娘娘百年之后,就只是手足关系,连君臣关系都算不上,殿下的东番封地,不是朝廷封的,和其他王爷不一样,是殿下自己打下来的……”

    ……

    “我想着,或许你们帮着殿下亮一亮拳头,那些有非分之想的人,就不敢了,若是止不住这些人的念头……”

    明霞不说了。

    张武端着酒杯沉默。

    他当然知道,明霞没说的话。

    若是不能让这些人,止住得寸进尺,贪得无厌的念头。

    将来,双方也势必闹掰。

    殿下就是再忍让,也不可能无限度忍让。

    因为殿下身后,也有一大批人。

    殿下是个负责任的人。

    他自己可以不在乎自身利益,可为了身边这么多人利益。

    到时候,还能退让?

    至于明霞。

    生气这些人贪得无厌,替殿下和王妃不忿。

    同时,也是在乎大明。

    或许,皇宫内,除了皇爷和娘娘把明霞当家人,其他皇室之人,只是把明霞当做一个宫女。

    可明霞因为陛下和娘娘,始终把大明,把皇族看成自己的娘家人。

    并不希望,太子、朝中其他王爷,因为百官的影响,做出错误决定。

    张武好奇问:“你认为,若是朝廷和殿下发生冲突,殿下成为最后赢家的可能性更大?”

    明霞嗔目瞪了眼张武,给张武倒满酒,“当然了,殿下和王妃的能力,我们作为身边亲近人,怎么可能不知道……”

    看看来福建才多长时间。

    不到三年!

    他们作为殿下、王妃身边的亲近人。

    在当初来福建路上,就知道殿下的设想。

    殿下原来的设想中,都没想过,这么短时间内,做出这么大成就。

    可来了福建后。

    倭寇海盗袭扰闽县,引发了一系列变化。

    破坏了殿下原本计划。

    也促成殿下修改计划。

    “娘娘以前就说,殿下是那种,越是逆境,压力越大,在保持目标定力同时,随机应变力越强的人。”

    知子莫若母。

    福建这几年发生的事情。

    无疑应征了娘娘的判断。

    “所以,一旦将来大明和殿下发生矛盾冲突,即便大明占据优势,我都十分不看好。”

    张武默默点头。

    跟随王爷转进草原。

    他太清楚,王爷在强大压力下,迸发出的反弹力,多么惊人。

    随即笑道:“放心吧,我们第一镇将士,绝不会给王爷丢脸,这段时间,我第一协第一标已经全部完成长管身火铳列装,镇属炮营,十八门铜炮也终于配置完成……”

    长管身火铳,无非就是工坊多锻炼点铁,匠人们多花点时间,钻铁管。

    第一镇为了配置这十八门铜炮,可真是费了老鼻子劲儿。

    铜可是钱!

    沈家帮忙,花大价钱让梁道明从三佛齐搜罗。

    蒋胖子为了给他们陆军第一镇,尽快配属炮营,几乎把东番最后一个铜钱,扔到炼铜炉。

    王爷绝对比他们这些人穷。

    没办法,海军那种奇丑无比的矮黑粗铁炮,他们陆军根本用不了。

    相比海军的傻大黑粗。

    他们陆军的铜炮,绝对是像明霞一样的温柔美女。

    俞靖看到后,肯定要一边流口水,一边骂娘了。

    如果这还不能给王爷争口气。

    兄弟们就只能抹脖子了!

    ……

    相较于观摩团的辗转反侧,思绪万千。

    跟随而来的豪强商贾们,却睡的十分满足。

    翌日。

    朱棣带着众人来到造船厂。

    蓝玉看着已经围起来的百亩土地,好奇询问:“这块地,都要用来造船?”

    众人余光齐齐看向朱棣。

    太大了点吧?

    目测,这块土地至少百亩!

    燕王想要造多少战船?

    武装这么多军队,到底想干什么?

    朱棣笑着点头:“将来,海贸发展迅速,对造船的需求一定更高……”

    呼!

    许多人松了口气。

    原来是造商船。

    不过,紧接着,朱棣的话,就让许多人的心又提起来。

    “民用造船的发展,也能促进战船发展,现在的战船,即便经过改造,其实也并不适合海战,战船不够大,火炮不够多。”

    沐英好奇问:“老四,你想造多大的战船,安装多少门火炮?”

    今天他们就是要去看,装有二十四门火炮的战船。

    这或许是四海之上,最先进的战船了!

    老四还不满足?

    朱棣扭头看看沐英,“大哥,咱们现在使用的海船太小,抗风浪性太差……”

    将来,他肯定要把海军战船,民运海船,发展到历史上,宝船的规模。

    那才是远洋海船。

    不过,宝船也有很大的缺点。

    宝船是风帆动力船。

    可宝船的发展中,也延续了原本中原传统造船理念。

    比如,甲板上,住人比较舒适的船楼。

    这绝对是对战船有限空间的极大浪费。

    用于战争的船只,首先是保证武力输出,绝非什么舒适。

    在技术没有达到二者兼得的情况下,战船肯定要首先削减舒适性。

    在保障将士们正常生活情况下。

    最大限度提升战船武力。

    这才是一件武器发展的理念。

    现在,鸡笼屿改装的战船,就坚持这个理念。

    “未来的战船,普通中小型战船,至少要配置数十门火炮,而大型,特大型战船,至少要配置一百门以上火炮……”

    这个时代的火炮命中率太差了。

    只能靠数量来凑。

    朱棣还不知足。

    却未注意到,身边人已经惊呆了。

    离开福建出海后,朱四郎麾下五十艘战船,一百六十门火炮齐射,已经让他们十分震撼了。

    朱四郎还不满足?

    疯了!

    竟然还要搞,一艘船,就装配一百门的!

    丧心病狂!

    十艘,五十艘这样的大型战船齐射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很多人在脑海中想想,就不寒而栗。

    那可是上千门火炮啊!

    一次齐射,一千颗铁弹,一颗打中一人,都是一千条人命!

    朱四郎想干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