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别怕,朱四郎新军实战经验少!

    第三百八十三章:别怕,朱四郎新军实战经验少! (第1/3页)

    咿咿呀呀……

    “小姐你快看,皇孙多高兴。”

    阁楼内。

    侍女抱着朱高煦来到徐妙云面前,小家伙从襁褓中,伸出两只紧攥的小手,小拳头拍打着,口中发出咿咿呀呀的婴言婴语。

    徐妙云靠在床头,接过小家伙,看着怀中这个好动的小家伙,唇角不由浮现会心笑容。

    刚才,城外传来的火炮轰鸣声。

    本来,她和侍女都怕吓到小家伙。

    没想到,小家伙待在侍女的怀中,非但没哭,还瞪着黑豆豆的大眼睛,认真倾听。

    等火炮轰鸣声终于结束后。

    就现在这般,笑的口水直流,一直高兴的不停拍手。

    “小姐,咱们家皇孙,将来肯定是姑爷的好帮手,肯定喜欢金戈铁马,舞刀弄枪……”

    ‘真如此,四郎不会说,我又给他生了个讨债的吧?’

    徐妙云想着,不由莞尔笑了,伸手轻轻点了点小家伙白嫩的小鼻子,“等会儿阿爹回来后,娘亲就把你的壮举告诉阿爹,阿爹肯定高兴……”

    咿咿呀呀……

    ……

    徐妙云迫不及待想见朱棣,和朱棣诉说小家伙出生后的点点滴滴。

    秦淮河上。

    百姓惊讶议论。

    “好雄壮的士兵。”

    “俺光看着这些当兵的站在那里,就害怕。”

    “俺刚才光顾着看战船,看鸣炮,都忽略了燕王新军军服了,和咱们大明军服不一样啊!”

    “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嘛,燕王的这支新军,那是人家燕王自己的,并不隶属朝廷,和藩王的藩王卫不同!”

    “俺现在越来越期待,后天洪武大道的检阅了。”

    ……

    到底隔着距离,而且将士们静止站在甲板上,列阵而立,百姓看到的东西有限。

    不过,陆军第一镇将士,有别于大明将士的种种不同。

    却越发让百姓好奇了。

    在一片窃窃私语中,朱标、朱棣带着众人,从船舱内走出来。

    一出船舱。

    朱标便抱着朱允炆,快步走向旗舰船尾。

    一艘艘战船上,一个个黑色方阵,列阵而立……

    朱允炆小脸微微发白,小手抓着朱标衣服,不由紧了紧。

    朱标察觉,余光瞥视。

    心中忍不住感慨。

    老四陆军第一镇这支雄兵,虽然只是静静站着,还看不出什么。

    可允炆却感受到了这支雄兵的威压。

    允炆年纪虽小。

    但小孩子对‘危险’的感知力,无疑比大人更加敏锐!

    朱樉收回视线,笑着催促,“老四,赶快让你的陆军第一镇将士动一动,这么静静站着,伱是想急死我们吗?”

    “是啊四哥!”

    “四哥,快点,我此刻心脏好像都被小猫爪子挠,太难受了!”

    ……

    朱樉一开口,其他兄弟们,纷纷笑着催促。

    朱棣笑着瞪了眼朱樉。

    别管二哥想做什么。

    对他,从来不遮遮掩掩,想什么,都会说出来。

    这也是他不想看着朱老二,一脚踩到坑里,再也爬不起来的原因。

    可惜,大家都成年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劝说是很难劝说的。

    只能想其他办法。

    朱棣笑道:“俞靖,旗舰让出码头,让将士们开始下码头集结。”

    “遵命!”

    呜呜呜……

    号角声中,令旗兵站在桅杆高处,挥舞三色令旗,打出旗语。

    旗舰率先启动,让出码头。

    朱棣看着朱标等人,笑道:“大哥,我们就在旗舰上看吧,这里站的高,看的更全面。”

    朱标笑着点头。

    朱樉见谭渊等高级将领没有下船,好奇询问:“老四,谭渊他们不用下船吗?”

    根据出舱前,老四的介绍。

    现在,在各战船领兵的将领,最高级别,只是营管带。

    陆军第一镇将近一万三千人。

    人、火炮、马匹。

    就让一群营管带带兵下船集结,会不会出现乱子?

    老四可别托大。

    众人看向朱棣。

    朱棣笑道:“简单的集结、行军,十几个营管带商议就能决定,不用谭渊他们。”

    新军之所以是新军。

    可不是换武器、换军服,换训练方式,就能成为新军。

    其实,这些都是表象罢了。

    最主要,还是一套军中行之有效的组织力。

    ……

    朱标不由更加好奇了。

    一样的训练,为何老四的新军,不需要高级将领指挥,管带级别的中层将领,就能完成全军的集合、行军。

    而太子卫率。

    京营新军却做不到?

    ……

    无数双眼睛,眼巴巴关注中,旗舰让开后。

    第一艘战船靠近码头。

    啪!

    踏板搭在码头上。

    “全体立正!”

    孙元楚铿锵大喊一声。

    嗒!

    整齐划一的步点声响起。

    “准备下船,齐步走!”

    命令声落下,孙元楚立正转身,站于侧面。

    一个棚的将士,精神抖擞,率先排队下船。

    孙元楚大声高唱:“起于战船上,立于大海中……”

    “起于战船上,立于大海中,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

    将士们瞬间意会,齐声高唱。

    ……

    “乡土村社!”

    “雇工身股!”

    “中原文明!”

    ……

    “为了理想,为了文明传遍四夷,紧握刀枪,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

    “为了理想,为了文明传遍四夷,紧握刀枪,洒尽热血、从容就义!”

    ……

    “大海!大海!我是骄傲炎黄种!”

    “深蓝!深蓝!文明挺进深蓝!”

    “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我是骄傲炎黄种!”

    ……

    后面的战船上,一个个或是正在下船的方阵,或是等待下船的方阵,或是海军将士,在孙元楚营的带动下。

    跟着齐声高唱。

    整个秦淮河上空,完全被雄壮、充满开拓精神的歌声笼罩。

    歌词就是人们日常的大白话用语。

    通俗、粗浅。

    将士们能听得懂。

    秦淮河两岸观摩的所有人,都能听懂。

    所有人都能听出,歌声中,强烈的开拓进取。

    即便是百姓。

    或许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但歌声传递感染中,也仿佛看到了刀光剑影、炮火轰鸣。

    恍惚间,刚才一千五百门火炮齐射,撼天动地的震撼一幕,仿佛又出现在眼前。

    相较于百姓。

    所有围观的精英层,官员、士绅、商贾更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

    战争!

    杀戮!

    精英们,惊惧看着陆军第一镇集结的兵力越来越多。

    他们恍惚看到。

    朱四郎欲要用其打造的这支新军,挑起一场,改天换地的旷世之战!

    疯子!

    战争狂人!

    许多文官,脸色苍白,心中惊惧咆哮大骂。

    “起于战船上,立于大海中,向前、向前、向前、向前进!”

    ……

    孩子们被歌声感染,情不自禁开始跟着轻声吟唱。

    渐渐,声音越来越高亢。

    朱标等人被惊动。

    朱标看了眼孩子们,尤其是深深看了眼,情绪激昂的朱雄英。

    微微皱眉。

    低语:“老四,你这是要做什么?以理想之名,要在四海之上,大开杀戒?”

    朱标紧盯着朱棣。

    比他都高大的身材。

    一身压抑的黑色分体式新军军服。

    肩头金肩章熠熠生辉。

    此番老四回来,从着装,再到气质、气势,都给他一种陌生感。

    而此刻,陌生感无疑更加强烈了。

    其他人,也纷纷看向朱棣。

    蓝玉倒是很平静。

    朱老四打着理想之名的幌子,欲要征讨四海,他早知道了。

    这件事,回朝后,就被他隐瞒下来了。

    实在是横扫四海。

    这个四海,太容易被人抓把柄,针对朱老四了。

    他并不想看着,朱老四被一撮无知小人,逼得远离大明,疏远太子。

    很显然,他对朱老四的提醒,朱老四也听进去了。

    所以,才有了这首粗浅的大白话军中之歌。

    还别说。

    身为将领,他太清楚,这首歌的作用了。

    将士们天天唱,就会有目标,就会产生凝聚力,提升战斗力!

    朱棣并未立刻回答。

    看着岸上列阵而立的将士们,好一会儿,才回转视线,环视众人,最后落在朱标身上。

    笑着点点头,“也不算大开杀戒,只要接受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接受中原文明,我们不会滥杀无辜。”

    他并不觉有什么错。

    他所做的事情,四海之上的普通百姓都能从中获益。

    他何错之有?

    后世人或许不认同他的行为。

    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本来就是弱肉强食。

    始皇帝、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

    这是中原的。

    中原之外。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

    这个时代,大家都是如此。

    何况。

    他也并未想过效仿海盗文化,衍生的殖民文化。

    最多,就是铲除小国精英层。

    精英层是文化和社会风俗产生的最大源泉。

    铲除精英层。

    然后在四海百姓群体中,推行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

    四海之民,在这套理想下,可以生活的更好。

    虽然他是个十分现实的人,理想很大程度,是他师出有名的借口。

    但他会真正把这套理想付诸实践。

    让无数人受益。

    若说有私心,就是在这套理想中,掺杂了中原文化罢了。

    在乡土村社、雇工身股制建设过程中。

    中原话。

    中原字。

    中原习俗。

    炎黄子孙认同感。

    都要通过乡土村社建立起的一个个学堂,传遍四海。

    在四海之上,再次书同文、车同轨……

    把始皇帝做过的事情,重新做一遍。

    这是他发起战争的唯一私心。

    纵观历史上,挑起战争的野心家。

    他应该是私心最小的吧?

    “大哥若是这都难以接受,那还是别北征灭元了。”

    朱棣半开玩笑结束谈话。

    皇子们若有所思。

    朱标深深看了眼朱棣,默默看向岸上。

    朱棣也不说话,视线投向岸上列阵而立的将士们身上。

    他不会让将士们,为了他的理想冲杀在前面,他会一直站在前面。

    他的将士,也不是一群野兽。

    只是通过刀枪,推倒一个个旧有的、腐朽的王朝。

    建立一个所有人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更进步的时代罢了。

    他存有私欲,或许不够伟大。

    但他的将士们,都是伟大的!

    中原百姓应该感谢他们。

    未来,受益的四海之民应该感谢他们。

    没有人可以质疑他们!

    大哥也不行!

    ……

    或许。

    他今天对大哥说的这番话,有些尖锐刺耳。

    但他是磨刀石嘛!

    ……

    在众人安静关注中。

    骑兵开始下战船。

    骑兵之后,就是炮兵。

    秦淮河的码头,没有鸡笼屿先进,没有龙门架。

    将士们几人一组,抬着火炮陆续下船。

    在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