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倭国响起燕藩军靴的震动声!

    第四百七十五章:倭国响起燕藩军靴的震动声! (第1/3页)

    倭国海。

    一艘庞然巨大的舰队,在狂风大作,阴云密布,海浪翻飞的海面上艰难行进。

    因为是逆风航行。

    风帆已经降下收缩。

    一艘艘大船的动力,只能来源于动力舱的畜力动力。

    行进的十分缓慢。

    汹涌海浪起伏中,战船起起伏伏摇晃。

    朱允炆、朱允熞双手紧紧握着护栏,好奇看着这一切,他们还从未有过,如此恶劣天气的海上航行经验。

    两人余光,全都羡慕看着两只脚,如同钉了钉子,稳稳扎在甲板上,都不用双手借助围栏,稳稳站立的朱雄英。

    朱允熞满脸佩服,崇拜大喊道:“大哥,你是怎么做到的?其中有什么诀窍吗?”

    马屁精!

    朱允炆瞥了眼朱允熞,腹黑一句。

    却也好奇看向雄英。

    外公他们说了。

    父亲将来肯定要剿灭燕藩这个巨大威胁的。

    到时候,他想立功,无论是指挥水师作战,还是指挥步军作战。

    都要渡海前往燕藩。

    所以,在任何天气状况下,乘船的本领一定要学会。

    他可以肯定。

    只要大明和燕藩发生战争,需要一位未来第三代皇子坐镇的话。

    他的机会很大。

    因为大哥绝不会把刀枪对准四叔。

    甚至,外公和胡惟庸还预测过,一旦大明和燕藩交恶,甚至刀兵相见时。

    父亲和大哥之间的父子亲情,极有可能出现裂痕!

    至于父亲会不会派二叔他们?

    这个可能性也不大。

    瞧瞧二叔他们现在,几乎都和四叔好的穿一条裤子了。

    朝廷怎么可能派他们坐镇。

    甚至,外公和胡相说,等父亲登基后,他们首先就要推动父亲削藩。

    也是,现在二叔他们,兵力最多的拥有两个镇又一个混成协。

    兵力少的,也有一个镇精锐!

    使用的还都是燕藩制作更为精良的火铳、火炮。

    并且,训练也是燕藩练兵顾问团,手把手教出来的。

    这些叔伯藩王的总兵力,几乎达到朝廷兵马的三分之一!

    三十万之巨!

    虽然这些兵马,并不在一个叔伯手中,无法拧成一股绳。

    但如此庞大的兵力,对于中枢朝廷,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皇祖父信任自己的儿子。

    父亲就当真能坐视这些兄弟,坐拥数量如此庞大的兵权?

    反正,换做他,他是会睡不着觉,一定要削藩才行。

    退一万步讲。

    就算父亲自信,这些叔伯不敢、不会反他。

    难道父亲就不为自己的继承者着想。

    ……

    朱雄英可不知道,朱允炆心中想些什么,狂风呼啸中,扭头,大声笑道:“我当初经常和雍鸣、祈婳、东旭师兄他们,被俞靖蛊惑到战船上,出海操练,这种恶劣天气下航行早已经习惯了,你们也一样,多乘坐战船出海,慢慢就会掌握平衡感,记住,不要把身子崩的太紧,身体要放松,不要和战船的颠簸做对抗,要跟着颠簸,适当顺势而为……”

    朱允炆认真听完,悄悄试了试,发现还真的有些作用。

    大声询问:“大哥,你预判,四叔这次征讨倭国,需要多久才能结束战争?”

    对这个问题,他实在好奇。

    外公和胡惟庸他们都希望这场战争持续的久一点,让燕藩陷入泥潭中,多流血。

    就连四叔本人,似乎对此战都顾虑重重。

    要不然,也不会主动替倭国诸侯联军设身处地思考,发明了正面阻击战,后方游击袭扰这种古怪战术。

    “半个月!最多半个月!”雄英看了眼朱允炆,笑着大声说道。

    半个月?!

    朱允炆、朱允熞全都惊讶愣怔。

    这可能吗?

    ‘不可能!绝不可能!外公说,胡惟庸已经派人把四叔那种古怪战术,告诉倭国诸侯联军领袖,幕府将军足利义满了。’

    朱允炆不动声色看了眼朱雄英,暗笑,‘大哥从小跟着四叔,对四叔太盲目自信了!’

    ……

    船舱作战室内。

    朱樉、朱棡、蓝玉等人,三三五五,要么透过玻璃窗户,看着外面汹涌起伏,飞溅的海浪。

    要么凑在挂在左侧的倭国地图前,低声议论着。

    蓝玉从玻璃窗边转身,看着俞靖等一群海军参谋人员,正在汇总整理,行进过程中,得到的倭国海水纹信息。

    并且将这些信息,经过低声讨论,标注在一张航海图上。

    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他也不慎清楚。

    这种详细的地图,不光海军,燕藩陆军也是如此。

    相较于大明的行军图,燕藩制作的军事地图,更加精准。

    这也是大明这边应该学习的。

    比如燕藩军事地图上,等高线、海拔啊什么的术语,他们根本听都听不懂,到底是什么。

    就好比现在。

    俞靖等人,标注过程中使用的便捷计算尺这些工具,他们这些打仗几十年的人,只能看到俞靖等人熟练使用。

    可其中的规律到底如何,大家看的一头雾水。

    如果朝廷军队,想要全面学会这一套东西。

    就得派人去燕藩读书,全面学习,燕藩越来越复杂的数学这些知识。

    而俞靖等人使用的这些便捷计算尺,据说,其实是工厂最先弄出来,为燕藩工业服务的。

    沐英一直盯着俞靖等人忙碌,注意到蓝玉也被吸引,起身,低语:“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很多,不光是装备上的改变,这种细节,若是没有工业发展的技术,也不可能出现。”

    蓝玉点点头。

    此刻,他越来越希望,朝廷这边早点革新。

    现在朝廷很多人,对工商业的态度完全发生变化了。

    可却僵持在。

    到底发展私营工厂,还是雇工身股制工厂。

    支持前者的有一大批人。

    这些人这些年,在背后做了什么,他都一清二楚。

    手伸的很长。

    那些私人水泥工厂,真正拿大头的,全都是这群人。

    这分明就是一种官商勾结。

    他没有对太子提及这些事。

    以太子的耳目,这些情况,恐怕早知道了。

    俞靖放下制图用的铅笔起身,含笑看着蓝玉、沐英。

    蓝玉顺势拿起俞靖放下的铅笔。

    好奇问:“这种小玩意儿,伱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

    俞靖笑道:“蓝叔,这个小玩意儿是无意间制作出来的,随着我们燕京工业区发展,对于煤炭、焦炭的需求量猛增,单靠从占城、南朝购买,已经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在寻找煤矿过程中,发现了这种类似煤炭黑乎乎,却无法点燃的东西。”

    “靳宓这个小家伙对这种新奇矿产十分好奇,在研究中,首先发现这种矿石具有十分强的耐火性,现在我们的高炉耐火、耐高温坩埚砖中,就添加了这种矿石。”

    石墨在工业区大量运用的过程中。

    有些工人,家里有孩子读书,发现了石墨块具有很好的着墨性,就带回家里面,捣碎做墨汁。

    ……

    “起先做墨汁的效果很不好,就有人开动脑筋,在石墨粉中,掺杂树脂、鱼漂胶之类的粘性物,制作成炭笔,孩子们蹲在永备的水泥马路边,就能写字了,后来,又有人发现了商机,为了解决用炭笔过程中满手黑的问题,制作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铅笔,现在,这个发现商机的人,已经开设了一个拥有三百工人的工厂。”

    蓝玉、沐英等人,听的面面相觑。

    这铅笔一物的发明,看似不经意间发生。

    但只要有点见识的人都明白。

    这种发明创造的过程,在大明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蓝玉思考的更深。

    别的不说。

    若是在大明,这技术发明出来,一旦成为能下金蛋的母鸡。

    就不知会招来多少各路神仙。

    轻则,要把绝大部分的红利分给各路神仙。

    重则,家破人亡,技术被人巧取豪夺。

    这种环境下,谁还敢搞发明?

    蓝玉满嘴苦涩摇头,看了眼,坐在作战室帅位书桌后,看书的朱棣,“现在的中原,学不来你们这些。”

    话罢,转移话题,好奇询问:“数年前,你出海数年,发生了什么,怎么走了这么长时间?”

    朝廷一边的将领纷纷转身,看向俞靖。

    俞靖出海远航数年之事,他们都知道。

    但出海后,具体发生了什么,他们就不得而知了。

    其实,大家对这个问题,早十分好奇了。

    只是一直不好意思询问。

    俞靖看向朱棣。

    一道道目光落在朱棣身上,身为一个领兵之人,如此密集的视线投射到身上,朱棣第一时间察觉到。

    抬头,看着众人眼巴巴的目光,好笑道:“怎么了?”

    刚才这作战室内,低声交流的声音可十分密集,怎么一下子鸦雀无声。

    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