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请立新帝

    第一百零二章 请立新帝 (第1/3页)

    郭升提出去陕北的三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清廷为了消灭明朝,将主要军事力量都用在了对付明军大西、大顺两个集团上,眼下更是倾举国之力围剿夔东。

    为此不仅将陕西绿营尽数派在湖广,连西安驻防八旗都给调了出来,导致西北防御很是空虚。

    明军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出包围圈,有五六成机会能冲到陕北去另建抗清根据地。

    尽管陕北也很贫瘠,比起弹丸之地的茅麓山却是好上天了。

    另外王五记得西北还有一个首鼠两端,最终落得暴死下场的王辅臣。

    若是没有记错,王辅臣本人不算好汉,其手下的将领倒是有好几個牛大胆。

    那帮不要命的主敢在王辅臣没反清前,就鼓噪士兵冲击清廷任命的总督,还一箭把这个满人总督给射死最终迫使王辅臣不反也得反。

    显而易见,西北清军内部也存在反清“市场”。

    说白了,就是帮替清廷平定明朝的骄兵悍将看破八旗纸老虎的真相而矣。

    有人挑头就会爆。

    去陕北其实还有一个郭升并不曾意识到的优势。

    或者说,是这个时代除了王五谁也看不到的未来。

    那就是内外蒙古。

    凭借联姻成功拉拢科尔沁、察哈尔诸部加入大清这个大家族的爱新觉罗家,做梦都不会想到最想要他们命的就是蒙古人。

    准确说,康熙上半生的敌人是吴三桂,下半生的敌人就是蒙古人。

    很得清廷信任的察哈尔部就是在吴三桂起兵后立即脱离清廷,并在林丹汗孙子布尔尼带领下直扑北京。

    由此引出了图海、周培公。

    这个图海就是眼下正领军协助穆里玛对付明军的定西将军。

    而在外蒙高原上,康熙下半生最大的敌人正在崛起,此人就是噶尔丹以及其一手建立的准噶尔汗国。

    从地理到政治,再到清军内部反清思想存在,以及内外蒙古错综复杂的形势,王五竟也觉得去陕北要比孤军冒险东进要好的多。

    去陕北的提议得到很多将领的支持,反对者也不乏其人。

    从茅麓山突出沿江东下到南京是有两千多里,可从茅麓山北上去陕北也有一千多里!

    路程上,去陕北是比去南京少了一半。

    问题是明军不是一支全机动的快速野战部队,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