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朋友的感觉

    第一百四十八章 朋友的感觉 (第1/3页)

    兵贵神速。

    王五意只带不到1500人的骑兵直扑武昌,沿途不作停留,就是连荆州也不停。

    其他人仍按原计划行事。

    诈开荆州再前往武昌会师。

    从涴市出发到武昌约五百里,日夜疾行的话三天就能赶到。

    夺取武昌的时机是有的,毕竟消息还没传到武昌,因此只要明军速度够快,完全能在湖广总督张长庚收到风声前拿下这座长江重镇。

    如此一来,是打是谈,王五都能占据主动,不用因为担心茅麓山军民安危被清军牵着鼻子走,从而再次丧失战略的主动权。

    图尔格建议他利用四川绿营的“异动”主动和清廷谈判,从而争取对明军最有利的条件。

    出发点是好的,听起来也的确可行。

    毕竟于清廷而言,吴三桂才是最大的敌人。

    如今夔东十三家就剩茅麓山的李来亨部,以及袁、郝两帅残兵,无论地盘还是兵力规模都对清廷产生不了威胁。

    甚至于人心都已经不在明,而在清。

    因此若吴三桂没有异动,清廷可以放心大胆的继续剿下去,然后再图对付吴三桂。

    但吴三桂要有异动,清廷就得考虑继续将军事力量用在明军身上,他们拿什么来对付吴三桂的十万铁骑。

    两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

    二十万兵马围了将近三年不但没能把最后的明军给剿了,反而葬送了一万满洲八旗子弟,还叫一部明军给突了出来。

    收到消息的清廷估计得拿算盘珠子拨一拨,算一算,清军的实力是不是能同时打赢两场战争。

    显然,清军只能打一场战争,且对手肯定不是实力最弱的明军。

    那么,为了对付吴三桂这头比明军可怕几十倍的猛兽,清廷还真有可能就此招抚明军余部,并给予较为不错的待遇。

    毕竟,顺治没死前就一直在着手“联顺抗吴”事宜。

    只要王五真肯谈,和谈成功的可能性至少八成。

    总督是不可能的,给一两府养兵应该没问题。

    虽然此举会导致明朝的大旗就此偃旗息鼓,但对于抗清大业却是极为有利。

    明军现在太需要休养生息的地盘和时间。

    什么战略物资也没有,光凭着一口气支撑下去是不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