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非降大清,我降鳌拜也!

    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非降大清,我降鳌拜也! (第2/3页)

战争烈度却可以人为降低。

    上上下下都能交待。

    毕竟打仗不是一朝半夕就能决出胜负的。

    夔东这地清军已经剿了三年,再剿个三年也不是不行。

    而王五本人及所带领的这支偏师将接受清廷改编,以此换取茅麓山的暂时安全。

    倒不怕清廷秋后算账,一是清廷有“联顺抗吴”的需求在。

    不管吴三桂现在反还是不反,他都已经跃过明军余部成为清廷眼中最大的敌人。

    二是王五手里有人质。

    除了穆里玛这帮满洲高级俘虏,根据地那边还抓了两千多满洲八旗子弟。

    图尔格让王五千万不能再放人,实际就是在提醒王五只要有这些俘虏在手,不管你是真心归顺大清还是假意归顺,都不必担心清廷会对你下黑手。

    当然,这其中也有图尔格自己的私心在,但与王五的利益并不冲突。

    只要能拖到小麻子亲政弄死鳌拜、逼反吴三桂,汉室复兴的机会才会真正降临。

    且是真正的大势。

    武昌城中居民对明军到来的冷漠反应,明白无误的告诉王五及其手下——眼下明军对百姓已经没有任何号召力。

    没有百姓的支持,叫王五怎么打下去。

    湖广地区可能还有民乱能够让他利用,其它地方清廷统治却是根深蒂固了。

    所以除了想尽一切办法拖延等待,迟滞大陆最后抗清力量的覆没时间,王五没有别的路走。

    茅麓山那边才是他这支偏师真正的根!

    如果说王五是风筝,那茅麓山就是那根线。

    断不得!

    不管是清廷还是吴三桂,弄死茅麓山的这点明军都跟捏蚂蚁似的。

    要不是穆里玛这个蠢货让王五抓住机会突了出来,明军这边连讨价还价的本钱也没有。

    问题是穆里玛怎么突然开窍了,先前不是一幅要杀要剐你随便的死样子么。

    这是路上叫人洗了脑,连杀子之仇都不报了?

    还真是洗了脑。

    不过不是被人洗了脑,而是穆里玛自个给自个洗了脑。

    当人求死不得被迫冷静下来后,看待问题的角度就会不一样,思考也会复杂多样,不再是先前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