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一道血书不够,便来十道百道

    第45章 一道血书不够,便来十道百道 (第1/3页)

    湖广总督张长庚查获上报的血书一案引发了清廷一片哗然。

    吴三桂之子吴应熊在得知此事后,当场吓的不能言语,几近失声。

    不少官员趁机上书指吴三桂素有不臣之心,请朝廷立即予以严惩。

    这帮人多是清流之辈或小官,动动嘴皮以为投机,然主政大臣哪能如他们这般草率。

    鳌拜一直认定吴三桂没有反意,一生不过想做一富家翁而矣,且有他在吴三桂根本不敢反,加之吴三桂兵强马壮,而此时大清能动用的兵马大多被夔东的西山贼牵制,八旗子弟又不堪用,因此鳌拜认为这会若与吴三桂翻脸,实是亲者痛、仇者快。

    恐怕也正中那些暗中复明的明朝遗民下怀。

    这封“血书”谁敢说不是明朝遗民的“反间计”呢?

    因此强行压下弹劾吴三桂的奏章,一面令湖广总督张长庚抓捕血书主谋查如龙,将案件调查清楚;一面将血书抄本派人发往昆明。

    明里是表明朝廷对吴三桂并无猜忌之心,暗里则是对吴三桂进行敲打。

    收到燕京快马送来的血书副本后,正在部署围剿水西安氏和明朝伪国公皮熊部的吴三桂也是大吃一惊,因为他根本不知此事。

    也不知道那个查如龙是何人。

    当真是祸从天上降。

    吴三桂深知清廷对他疑忌日深,然他始终不愿意与清廷决裂,但他也清楚自己同尚可喜、耿继茂“三藩”的存在与清廷有着无法克服的矛盾。

    因为三个汉人异姓王占了三省之地,各自拥兵数万不等,对地方已经形成藩镇实质化统治,这是任何一个大一统王朝都不会允许发生的事。

    所以将来清廷与他们三藩之间肯定会有一场削藩的战事。

    然而明知将来与清廷必有一战,吴三桂也依旧不愿趁清廷最虚弱的时候起兵。

    哪怕西山的明韩王传谕天下正衣冠、复燕京者为天下共主。

    甚至将前番鼓动他起兵北伐,并擅自出兵协助明军作战的吴国贵、马宝二将给发到了水西剿贼,又将刘玄初下放任知府,使平西王府中的主战派势力为之衰弱。

    百般权衡之下,为了给清廷一個台阶,也为了证明自己并无反意,吴三桂主动上书提出效仿四川裁减云贵军队,力图变被动为主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