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不孝子、退婚

    第60章 不孝子、退婚 (第1/3页)

    夺了王永康大气运后,王五没有着急出城,而是带一众随员找了家酒楼吃饭。

    因一行人有二十几名,为防引人注目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特意分成三拨进的酒楼。

    王五同浮尘子、狗剩等人是第二拨进的酒楼。

    一身道士装束并未剃发的浮尘子并没有引起酒楼中食客的特别注意,看到的大多一扫而过,仅个别人多看了一眼。

    目光也很平常,并无惊讶。

    清廷剃发令为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释道不从,娼从优伶不从。

    就是僧人道士、男女戏子可以仍按前明穿戴打扮,其余人都要剃发易服。

    不少明朝遗民便“钻”这个法令的漏洞,不是假意出家为僧,就是装扮为道士。

    当初张煌言身陷敌后就是靠假扮道士方才虎口脱险。

    而和尚、道士身份也是这些年各方明军互相联络的专用使者形象。

    随着明朝的彻底覆灭,清廷已经着手收紧和尚、道士度牒,对释、道领域开始清查。

    大概是如来、三清也要接受爱新觉罗管理吧。

    酒楼离有名的江南园林狮子园不远,地段属于苏州城的黄金地段,因而市面很是繁华,若不是过往男子都是脑袋光秃秃、脑后吊着根小辫,给人的感觉同明朝时期几乎没什么两样。

    看的随王五一起来的狗剩、曹迪威等人跟刘姥姥进大观园差不多,当真是既新奇又好奇,同时又好生羡慕。

    纵是王五自个,也是头一回见到这個时代象样的“大都市”。

    苏州之繁华远甚武昌、荆州。

    原因是苏州没有被战火波及过,故而城中基本保留了明朝时期的建筑及市井全貌。

    要说苏州被清军占领后有名事件,恐怕就是金圣叹等人被腰斩的“哭庙案”了。

    “哭庙”是苏州一带流传已久的习俗。

    由于江南文风鼎盛,所以读书人也成为一股重要的社会监察力量,每当官府有不法之事行不当之举时,士子们就会聚集文庙作《卷堂文》,向祖师爷孔圣人哭诉,再召集民众向上级官府申告。

    在明朝,读书人的“哭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