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皇权不下县

    第135章:皇权不下县 (第1/3页)

    朱由检登基之后,没有真正地体察过民情,自然答不上王立的问题。

    古往今来,民间有着“大礼可摄胜”的说法。

    意思是说,坊间的平民百姓,若是遇上婚葬嫁娶的大事,可以身穿超越自己身份的衣服。

    到了明朝的中后期,出身于平民百姓的女子,如果做为正妻出嫁,其着装已经僭越到了“凤冠霞帔”。

    在明代,“凤冠霞帔”是皇后的专用着装!

    若在平时,就算是一品的诰命夫人或宫中嫔妃,也不敢穿着此装!

    然而,正是基于“大礼可摄胜”的传统,对于民间百姓的僭越行为,各州各府的官员,全都睁只眼闭只眼了!

    王立把这种放任行为归咎于圣恩,朱由检自然高兴。

    于是,他乘胜追击,吟起宋代诗人张俞的诗: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万岁爷,宋时的百姓连绫罗绸缎都穿不起,自然会“泪满巾”了;

    我大明的百姓却能凤冠霞帔,喜笑颜开,正是国富民强的预兆啊!”

    王立故意曲解了诗中的意思,朱由检自然知晓。

    但听起来,这些话特别的顺耳!

    “万岁爷,国以民为本啊!

    民富,自然国强!

    如果百姓全都“穿得起”绫罗绸缎,说明大明的国力,已经发展到几千年来的顶峰!

    既然万岁爷决心变法,不妨现在就更改《明会典》,将百姓们穿得起绫罗绸缎,作为大明“革旧立新”的成败标准!

    小奴希望,大明强盛的这一天,不会很遥远!”

    品味着王立的话,朱由检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一时之间,却又说不上来。

    他大概知道,百姓不能穿绫罗绸缎,这是《明会典》的严格规定,而非“穿不起”!

    当然,将全国百姓“都穿得起”绫罗绸缎,作为检验变法成败的标准,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既然坊间百姓能僭越一天,那就不在乎多僭越几天!

    说不定,就像王立说的那样,放开百姓的着装限制,他们必会感激圣恩!

    罢了!

    既然想革旧立新,总要打破一些陈旧的礼法!

    连老祖宗的十王府都卖了,还怕更改老祖宗制定的律法?

    自己百年之后,若能给太子留下一个强盛的大明,老祖宗应该不会怪罪吧?

    如果允许百姓身穿绫罗绸缎,至少在衣着方面,各种各样的“贵妇”再无优越感!

    然而,更改后的《明会典》送往内阁,几名辅臣一致通过!

    紧接着,“三年守孝更改为三月守孝”、“鼓励民间丧葬从简”的律法,也获得内阁的通过!

    与此同时,许多朝臣推举温体仁为新任内阁首辅,朱由检也大一笔一挥,正式任命!

    所以说嘛,和谐社会,以和为贵!

    君臣之间,何必针锋相对?

    何必斗得你死我活?

    ……

    这一次去四川,王立再没打算返回京师!

    他知道,自己的亿万身家,必会让人眼馋!

    他可不想成为下一个沈万三!

    更不想成为下一个刘瑾和和珅!

    要学,就该学范蠡!

    远离朝堂,逍遥快活,长命百岁!

    以自己现有的身家,三年时间,足以成为四川的土皇帝!

    到时候,就算没有“西厂提督”的身份,也足以自保了!

    “厂公,属下以为,若要防止流贼入川捣乱,必须死守三个方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