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人口大迁徙

    第170章:人口大迁徙 (第1/3页)

    这个时代的交通,实在落后!

    四川的周围,更是“难于上青天”!

    这样的地形防守起来,比平原地带容易多了!

    在王立看来,三个方向的入川通道,只需守住东边的长江,以及北边的汉中就行!

    东北方向的郧阳、白河一线,神龙架、武当山和秦岭山脉纵横交错!

    唯一的羊肠小道,几乎在原始森林中穿行!

    这条入蜀通道,秦汉时代的地图上就有!

    然而……

    三国时候的襄樊之战,吴军切断长江水道之后,关羽从麦城方向往西北而行,就是想从这条路退回蜀中!

    只可惜,他把这条路想得太简单了!

    就算是几百年以后,有了飞机和坦克的倭国侵略者,也没能从此路攻入四川!

    自始至终,倭国军队历经十四年,没能从任何一路攻入四川!

    在明末清初的时代,以四川之险,加上钢筋水泥和大炮,防住皇太极轻而易举!

    咦?

    刚才,武当山以南,那片大山叫啥来着?

    呃……好像……好像是神龙架!

    我去!

    就是神农架!

    一直没找到的大熊猫,很可能在这里!

    嗯,肯定有!

    那个谁,赶紧到这个位置去找,必能找到大熊猫!

    “厂公,你老是想找大熊猫,到底有啥用啊?”

    “蚩尤大帝的坐骑,不就是大熊猫嘛!

    有朝一日,本厂公也骑着大熊猫出征,岂不很拉风?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出征时坐的是四轮车吧!

    四轮车跟大熊猫相比,哪个拉风?”

    “厂公啊,光是“拉风”有啥用?蚩尤和诸葛亮,不都败给别人了么?”

    “靠!”

    王立满脸铁青!

    宋哲见势不妙,赶紧寻个借口溜走了。

    ……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如果历史没被篡改,后世的史书上可能会写到,在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的五到七月,发生了许多大事。

    除了车厢峡围困流贼、皇太极第二次入关袭挠,还有一次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

    这次的人口迁徙,纯属偶然!

    几个月前,五万名来自山西的青壮百姓,押送着赈灾粮食,途经湖广与河南返回山西;

    这是五年之约到期,西厂履行当初的承诺,允许他们返回自己的故乡;

    这批返乡的百姓,虽然没有穿金戴银,但每一个都光鲜亮丽!

    在他们的“现身说法”中,四川就是人间的乐土——没有流贼,没有高额赋税,徭役非常轻松!

    最关键的是,人人都能吃饱饭,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俸禄!

    二十年后,还能领取养老金!

    这样的人肉宣传,山西的百姓,河南的百姓,湖广的百姓,全都无法淡定了!

    没被围在车厢峡的部分流贼,也不淡定了!

    听闻西厂的大船就在长江上,那些想要迁往四川的百姓,全都不淡定了!

    从五月开始,百姓们就三三两两往长江跑,拉都拉不住!

    到了五月下旬,长江边上黑压压的一大片!

    全都等着乘船西行!

    这样的聚集方式,与流贼没什么两样——数十万的百姓扶老携幼,全都没有路引!

    这架势,把各省的官员和驻军吓得不轻!

    消息传到王立耳中,乐得彻夜难眠!

    当即派出百余艘大船,满载粮食去迎!

    并要求沿途上行的船只,能装多少就装多少!

    尽可能的,把所有百姓速速迁四川!

    在王立的眼中,四川啥都不缺,就是缺人!

    廉价的劳动力主动迁来,没有拒绝的道理!

    接到王立的奏书,朱由检欣然同意!

    毕竟,迁走的多是西北的百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