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左右为难

    第225章:左右为难 (第1/3页)

    朝鲜的地理位置,对大明的国土防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年的万历皇帝不问政事,一旦听说倭国入侵朝鲜,马上就出兵救援!

    这场耗时六年的“万历朝鲜战争”,最终是大明获得胜利!

    但是,众多的官员却褒贬不一!

    有的朝臣认为,明、朝联军击退丰臣秀吉,维护了大明与朝鲜的宗藩关系,维护了大明的国土完整。

    也有朝臣认为,这场战争耗资巨大,是一笔亏本生意;

    并且,因为这场战争无暇顾及东北,让努尔哈赤趁机统了一女真各部;

    萨尔浒之战时,如果女真各部仍在彼此攻伐,明军就不会惨败!

    持有这种观点的朝臣,不在少数!

    确实,朝鲜只是个小弟,弱鸡!

    大明若有危难,不论来自哪个方向,这个小弟只知道隔岸观火!

    所以,这样的小弟,不值得大明去救!

    其实,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遗余力地攻打蒙古和朝鲜,并非为了开疆拓土,而是有自己的战略考量!

    从地缘上看,萨尔浒之战后的大明,如果能够北联蒙古,东联朝鲜,将对后金形成三路合围之势!

    这,是努尔哈赤不能允许的!

    不过,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全都多虑了!

    大明,天朝上国,可以跟蒙古人做贸易,却不可能与之结盟!

    而朝鲜那个弱鸡,完全指望不上它!

    大明的朝野,几乎全是这种观点!

    特别是萨尔浒之战后,主张放弃朝鲜的呼声,此起彼伏!

    因此,在年初的时候,得知皇太极意欲攻朝,许多的大臣不建议出兵,就连王立也不建议出兵!

    朝臣们的做法,让朱由检很不高兴!

    因为,自朱元璋开国以来,朝鲜一直是大明的藩属国!

    若是朝鲜转认后金为宗主国,他朱由检的面子,应该往哪搁?

    在这即将过年的时候,皇太极准备充足,真正地向朝鲜进军了!

    奇怪的是,这一次,满朝官员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全都建议出兵朝鲜!

    并且,一致推荐,由王立担任“破虏总督”之职!

    王立假意推托了一番,勉为其难,接过了重任!

    如此一来,大臣们高兴,王立高兴,朱由检也高兴!

    君臣一心,其乐融融!

    本来就是嘛,和谐社会,犯不着彼此算计!

    嘿嘿!

    辽东那地方,冰天雪地的,冷就冷点吧!

    大不了,再抓几个福晋暖床!

    当然,身上不能有马奶味儿,这是必须的!

    ……

    上次,全歼阿济格之后,曹文诏俘获了两万余匹战马!

    关宁铁骑的数量仍是三千,“铁甲锦衣卫”却由原来的一万,扩充到了一万五千人!

    按曹文诏的建议,为了保证“一人三马”的配置,只能扩充到一万五!

    “铁甲锦衣卫”开赴大凌河,曹文诏却引着关宁铁骑,越过居庸关,直奔大同!

    十日后,八旗兵已经杀至平壤一线!

    而明军,仍在大凌河按兵不动!

    其实,王立担任了“破虏总督”之职,却从未建议援助朝鲜!

    他和陈奇瑜,更没有救援朝鲜的计划!

    至于朱由检的态度,不需要担心!

    就算皇太极把朝鲜打趴下了,就算李倧转投了后金,也没什么要紧的!

    因为,一支两万余人的水师,正从福建沿着海岸线北上,三个月后就能抵达登州港!

    皇太极那孙子,不可能永远地驻兵朝鲜吧!

    他前脚撤走,水师后脚就在朝鲜登陆,只需两三天就能杀到汉城!

    届时,李倧那家伙,敢不叛金归明?

    敢不向大明纳贡称臣?

    如果有必要,水师还可以在朝鲜的周边游荡,让皇太极不敢轻易地撤走!

    毕竟,王立和陈奇的计划,是把八旗兵的主力拖在朝鲜或者大凌河,给曹文诏创造更多的机会!

    “铁甲锦衣卫”开赴大凌河,不可能逃过八旗兵的哨探!

    而王立,并没打算保守秘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