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对比

    第92章对比 (第1/3页)

    他们夫妻也看出来了,群哥淳哥不可能留在村里守业,必定要金榜题名,周家两个舅舅拽也得把孩子拽去京城发展前途。

    清儿从小就得秀娘疼宠万千,出嫁前这几年是她们能做伴的最后几年了,大嫂让闺女好好陪着秀娘。

    大嫂知道秀娘是个内秀的人,有闺女在身边大呼小叫的撒欢,她也能开怀展颜。

    对这三个孩子,秀娘付出比自己这个亲娘要多的多,弟妹太苦了,孩子们能孝顺她,让她开心也是好的。

    在家宴客,清儿和英子负责张罗大家,也是给族学孩子们的考验。

    周家算是亲家,彼此可以守望相助,后辈们多联系以后也有诸多好处。

    “今年你家很出彩,出了不少人才呀。”

    周家婶子坐在一边和秀娘说话喝茶。

    “这两年管得很严,之前族老们付出了很多心力,其实多半都是族老和村长的功劳,根基打的不牢靠,我用什么法子都不好使的。”

    这一点秀娘很清醒。

    “没错,李家门风清正,你家靖哥定亲了,是孙家吧。”

    “对,孙家姑娘。”

    “他家好像因为之前的死了,你知道吧。”

    “我知道,孙家和我们主动说了这事,我们也不在乎,我瞧着这好姑娘不归他家。”

    “这倒是,秀儿我看你精神头好多了,看你现在过得好,我们也放心了。”

    “婶子,谢谢您来看我,让您费心了。你尽管把孩子交给我就行,我给您修的立正的。”

    “我就是信你,才把孩子送来的。读书没天分,不得已想到你了。”

    周家送来的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

    缂丝和织锦不是女孩专属,很多手艺高超的其实也有男人,更能长期坚持,守得住家业。

    周家帮着李家盖织造坊,图纸是秀娘提供的,主要是外墙要厚实,要有外面的火墙,冬日里给屋里提供些温暖。

    织造坊里面是不能生活放冰的,布料很容易着火,只能想别的办法,冬日太冷也扛不住,手都冻硬了没法干活。

    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周家出一份钱干织造坊,负责销路,联合起来做生意,将来有学出来的可以回村干,这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