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事了

    第94章事了 (第1/3页)

    秀娘也没推辞,这都是亲人,硬要推辞算清楚账,反而冷了情分。

    说了会话,李青才走了,走的时候带走几卷云锦和大家绣的荷包帕子,织的扇子等等东西拿去铺子里卖。

    李青在省城有自己的绣铺,但不如别家那么大,彼此都有往来,现在是他给大家去卖,卖完回来统一清账算钱。

    有几个婶子是最早跟着秀娘学手艺的,她们是真没给钱,秀娘也不乐意赚本村人的钱,都是礼尚往来,大家都记她的恩。

    让她去族学教书做正经女夫子,就是经过全村一致同意的,村民不同意秀娘进不去族学,这也是大家爱护她的意思。

    教孩子读书认字,让姑娘学本事,这是恩德,有一个算一个都得念夫子的恩,她的地位在村里就不一样了,这也是村民们给秀娘留的路。

    这几个婶子已经可以织素面和简单花纹的云锦了,织的东西得到了秀娘的认可,已经开始往外卖了。

    这样比较好的货色,李青就留在自己店铺里往外卖,这也算是本村自己的支持,互相助力,以前李青的绣铺都是收人家的货,但缺少压得住堂口的好货。

    秀娘之前也是去别家卖货,能卖出价来,李青也可以收,可一两件东西还是卖给别人,指不定他还得私下偷偷给秀娘贴钱,所以才不去他那卖。

    有了织造坊就不一样了,以后好货越来越多,就能形成规模,名气就能打出去了,也能让李青李严深耕这一块路子。

    英子冬日在家织了两柄不大的扇子,瞧着越发出彩有灵性了,李青给她定价一百两,不能亏自家孩子。

    这次钱归秀娘,大爷爷提前就打招呼了,后面英子做缂丝的钱都归秀娘,不能养出贪欲来。

    大爷爷全家都认可这事,不能再占秀娘便宜,房子也盖好了,孩子也说亲了,真没理由再让秀娘吃亏。

    秀娘就把这个钱单独记账,回来买成庄子铺子留给英子做陪嫁,这也是很漂亮厚实的填妆礼。

    春耕忙碌终于算是告一段落,酒坊还在忙碌,李二叔带着人把村子周围防御的事都给弄妥了,池塘挖好了,准备养鱼和莲花水生植物。

    沟渠也挖好了,蓄水池也挖了几个用于夏季河水上涨预防洪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