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好事成双,为爱鼓掌~(二合一)

    246、好事成双,为爱鼓掌~(二合一) (第2/3页)

    电影少,影院挣不到钱关门,而影院少,电影挣不到钱也不拍了……这是互相影响的休戚相关。

    而《英雄》出现的02年,全年电影100部,虽然也跟经济水平提高有关系,但《英雄》的促进作用是肯定的,在这种高票房、上层高评价下,03年就增加到140部,04年212部.到2016年将近千部!

    也可以说,正是《英雄》的出现,将观众重新拉回到电影院中,重新对看电影产生兴趣,重新对国产电影产生希望。

    这些陆恒都了如指掌,所以陆恒才赶了这个风口,提前把《赤壁》弄出来。

    但对于张义谋的感谢,陆恒表面上客气,心里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别人可能要感谢我,但你……到时候别骂我就行。

    因为陆恒的《赤壁》,把国产大片的水准拔高到一个就算是《英雄》也比不上的高度,上映时间又在同年,观众难免不会对比。

    虽然当年《英雄》口碑也不好,但毕竟是第一部,又有那么大力度的推广和宣传,观众还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一睹为快。

    但现在……可就难说了。

    除非老谋子看了自己的《赤壁》,做了一些调整也说不定,要是那样的话还有救。

    否则要是还按原来的版本,别说国内2.5亿票房,能有1.5亿票房估计就烧高香了。

    当然,张义谋不是陆恒,不知道前世《英雄》的票房,当然也没有具体的概念来对比,要不然知道2.5亿被陆恒薅掉至少一亿,心态不得崩掉才怪,还感谢……谢你妹!

    不过陆恒作为前世来的人,而且前世这时候他也京飘了两年,入行许久,对当年《英雄》上映的壮观历历在目,直到行业都感谢他,无论上中下游。

    华语电影的每一次改革都有老谋子的身影,并且每次都走在最前列接受“炮火”冲击——

    从最开始到国际上拿奖,同期的导演和后辈都在模仿他拍乡土题材,没人去在意票房,更看重个人荣誉的加身。

    而到了02年,老谋子一个转身,就去搞了《英雄》这么一个大片。其实当时他也承担了很多骂声,不过主要是民众,觉得他变了,不再是以前那个有艺术追求,变为开始向钱看的金谋子。

    所以,拍《英雄》他也搭进了自己一些名声——在行业这么多年,他不可能不清楚艺术片导演转行去拍商业片,肯定有很多非议,但他还是拍了。

    其实如果没有他这个转变,内地电影市场肯定也会步了宝岛和霓虹电影的后尘——国内的艺术片在国外屡屡获奖,可在国内却没有市场,电影院接连倒闭,市场份额被好莱坞逐步蚕食。

    陆恒说不清楚是他无意这么做的,还是韩平等部门推动的,但这个功劳确实是他的。

    可当年的公的那些知识人,以及某些歪屁股的媒体给老谋子的评价……大都是一片谴责之声,抨击他放弃了艺术理想,只为赚钱,屈服于权力和资本,甚至有些媒体人以批评张义谋来彰显自己的个性。

    在那之后,老谋子不断地去触碰大场面、群像的创作,对集体形象的一种艺术上的把握,一度成为他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标签。

    包括他最擅长的“人海战术”,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用人做背景板来展示权力和宏大,到奥运会开幕式时,呈现千人一面的表演,达到巅峰!

    不过这既把他推向国师的位置,同时也被外界诟病,说他在造型设计等上面有某种偏执,喜欢这种大场面调调走不出来了等等。

    而陆恒作为后来人,回过头看他走过的每一步,其实都踩在时代发展的节点上:八十年代改开,90年代全民求知若渴、二十一世纪进入商品时代……

    用一句老话形容,差不多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此处不是某些反派招降的“贬义”,而是顺应时代的调整。

    陆恒不知道未来会怎么评价自己,但可能也会有人说:陆恒每一步都踩在时代的节点上!

    当然陆恒肯定是因为先知,至于他们,有的是被时代选中的代言人,没有张义谋也有李义谋,也有的人,是真的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才华。

    开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