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围剿东瀛车企,新的战斗开始了

    第744章 围剿东瀛车企,新的战斗开始了 (第1/3页)

    曹阳跟朱正峰刚刚聊完,向昌乐也专门打了个电话过来。

    作为岭南理工大学的副校长,同时兼任半导体学院院长的他,如今终于要更进一步,成为岭南理工大学的校长了。

    “老师,恭喜你得偿所愿,我相信岭南理工大学在您的带领下,一定会发展的更加迅速,成为长江以南最好的大学。”

    自己老师能够成为岭南理工大学的校长,曹阳自然是很开心的。

    这些年,南山集团跟岭南理工大学有各种的合作。

    半导体学院更是专门围绕着南山半导体和南山设备来重组发展的。

    每年南山集团都会招募超过千名岭南理工大学的毕业生,这个数据还在不断的上升。

    而岭南理工大学有了跟南山集团的各种合作项目,出的成果也是有不少。

    对于大学老师来说,有好的项目搞,不缺资金,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岭南理工大学本身就是985高校,虽然原本的排名不是特别的靠前,但是由于地处羊城市,又跟南山集团在汽车、零部件、半导体、设备、材料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的合作,所以相关专业的就业率是非常好的。

    对于学生和学生家长来说,就业率绝对是很在乎的一个东西。

    岭南理工大学这几年招生的时候也是重点宣传了这方面的东西,让不少人原本想要去省外排名更高的学校上学的学生选择了岭南理工大学。

    就对学生和教师的吸引力来说,岭南理工大学绝对可以排到全国20名以内,甚至冲击一下前10名也是没有问题的。

    关键是这个名词还在不断的上升。

    按照向昌乐的设想,有朝一日长江以南的各個省份的高三学生,除了能够去清北之外,其他的都优先考虑岭南理工大学了,那自己就算是彻底的成功了。

    而这一日,似乎并不是那么的遥远。

    甚至将来不少的专业岭南理工大学搞得比清北的对应专业好也是不奇怪的。

    “那就借你吉言,希望能够尽快的实现这个目标了。”

    在曹阳面前,向昌乐自然是没有必要虚头巴脑的在那里谦虚之类的。

    没有什么意义。

    所以直接接受了祝福,坦然的承认自己确实是有这样子的想法。

    “岭南理工大学在航空航天和兵器方面的积累相对来说比较薄弱,老师你有没有打算适当的加强一下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呢?”

    曹阳现在很重视启明星航空航天这家子公司。

    不过里面大部分的项目都跟岭南理工大学没有太多的合作关系,反倒是从帝都和金陵等高校招募了一些人员,建立了一些合作。

    “我今天正想跟你提一下这方面的事情。”

    “岭南理工大学过去几年跟南山集团的合作是非常顺利的,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种产学研相互结合的方式,我觉得是完全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开来的。”

    “岭南理工大学有三千多名教师,一万多名研究生和博士生,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科研力量,完全可以形成更好的科研实力。”

    大部分的高校,老师虽然也做科研,但是能够将科研成果真正的利用起来的,却是非常的少。

    向昌乐对这样子的情况自然也是很熟悉的。

    虽然岭南理工大学在这方面已经做到比大部分高校都要好了。

    但是他还想要进一步的发展起来。

    南山集团现在一分为五,形成了五个重要的集团公司。

    向昌乐觉得整个岭南理工大学的各个专业,至少有50%是可以围绕着南山集团来发展的。

    半导体学院和汽车学院都已经尝试到了甜头,成为了国内数一数二的存在。

    材料学院和计算机学院等其他方面的学院建设或者重组,他觉得也是可以继续展开。

    以前他不是校长,有些动作不好搞的太夸张。

    现在就不一样了,只要占理,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搞。

    以南山集团在华夏的实力,也完全可以支撑起岭南理工大学的这个变化。

    在跟向昌乐深入的交流了半个多小时,曹阳基本上清楚了他的想法。

    这种对南山集团来说没有坏处的事情,他自然是支持的。

    毕竟各个集团要发展,单纯的依靠挖人肯定是不够的。

    关键还是要自己能够培养人才。

    南山集团自己去修建一所学校去培养的话,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好,意义不是很大。

    公司内部有培训中心就差不多够了。

    剩下的东西就跟岭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展开合作,从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展开一些合作办学,让更多的人才一进入到南山集团就能立马上手工作。

    这对学生、学校和南山集团来说都是有好处的。

    “老师,您刚说的那些方案,我完全同意。”

    “回头让人事部的刘友梅跟学校对接,争取把各个分公司的需求跟各个专业的情况都进行对接。”

    “然后我们也抽调一些人员兼职担任各专业教材的合作编辑,让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能够跟上最新的技术发展。”

    曹阳这话,让向昌乐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向昌乐提的要求有点多,相当于把岭南理工大学彻底的绑在了南山集团身上了。

    他还担心曹阳会不同意呢。

    毕竟岭南理工大学的实力虽然不错,但是放在全国来说,肯定还不是最尖端的。

    而南山集团的影响力和实力都是国内首屈一指的。

    正常来说,人家应该去找清北合作啊。

    “这个确实是很有必要,我们的不少教材都还是八九十年代编写的,虽然有所更新,但是很多内容都是比较陈旧的。”

    “如果南山集团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能够配合我们一起编写新的教材的话,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也是很有好处的。”

    向昌乐自然也是知道高校教学之中的一些弊病。

    不过有些东西要改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一方面,各个专业的教材,背后都牵扯了许多利益。

    基本上每个高校同一个专业使用的教材都不是同一个人编写的。

    大多数情况下,专业教材都是本校老师编写的,这背后牵扯到不少利益,不能多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